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室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又称室内阻滞,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
别名: 室内阻滞  
英文名: intraventricular block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多发人群: 男性   女性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单支、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间可听到第一、二心音分裂。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与完全性房室阻滞相同。

病因

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血管病,亦可见于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此外,正常人亦可发生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左前分支阻滞较为常见,左后分支阻滞则较为少见。

检查

1、胸片,心电图,必要时行活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 
2、必要时行心肌显像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
3、电生理检查。

诊断

(一)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 
QRS时限≥0.12s。V1~2导联呈rsR,R波粗钝;V5、V6导联呈qRS,S波宽阔。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二)左束支阻滞(1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QRS时限≥0.12秒。V5、V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V1、V2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V5~6 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三)左前分支阻滞(1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额面平均QRS电轴左偏达-45°~-90°。I、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F导联呈rS图形,QRS时限<0.12秒。 
(四)左后分支阻滞(1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额面平均QRS电轴右偏达+90°~+120°(或+80°~+140°)。I导联呈rS波,II、Ⅲ、aVF导联呈qR波,且RⅢ>RⅡ,QRS时限<0.12秒。确立诊断前应首先排除常见引起电轴右偏的病变,如右室肥厚、肺气肿、侧壁心肌梗死与正常变异等。 
(五)双分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bifascicular block and trifascicular block) 
前者是指室内传导系统三分支中的任何两分支同时发生阻滞。后者是指三分支同时发生阻滞。如三分支均阻滞,则表现为完全性房室阻滞。由于阻滞分支的数量、程度、是否间歇发生等不同情况组合,可出现不同的心电图表现。最常见为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较罕见。当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两者交替出现时,双侧束支阻滞的诊断便可成立。

治疗

慢性单侧束支阻滞的患者如无症状,无需接受治疗。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有可能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是否一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均难以预料,不必常规预防性起搏器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双分支、三分支阻滞,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阻滞,伴有晕厥或Adams-STroke综合征发作者,则应及早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预后

慢性单侧束支阻滞的患者如无症状,无需接受治疗。单支、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间可听到第一、二心音分裂。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与完全性房室阻滞相同。由于替代起搏点在分支以下,起搏频率更慢且不稳定,预后差。

预防

定期复查心电图。

健康问答

  • 室内传导阻滞如何预防?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仔细观察心电图,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

词条标签

心悸  胸闷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12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17日 13:0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