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别名: 皮肤猪囊虫病   皮肤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cutis  
英文名: cysticercosis cutis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皮肤科  
症状: 囊肿   皮下结节  
多发人群: 男性   女性  
治疗手段: 手术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脑炎   癫痫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可有豌豆至粟子或更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可游动,无自觉症状,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改变。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囊尾蚴死后可钙化,通过放射显影术可证实,囊肿触诊有波动,穿刺时抽出透明白色乳状液体。包囊数目不定,可由数个至数百个,经过缓慢,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见于躯干、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引起相应的症状。

病因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虫寄生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肠道内孵化成为六钩蚴,经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发育成囊虫,形成本病。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细胞计数往往显著增加;无菌新鲜囊液(1∶1000)2ml皮内注射,数小时后注射部位发生红斑或水疱者为阳性,如结果为阴性,可增加浓度再作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及沉淀反应亦有助于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系由多层结缔组织膜所组成,内层为实质膜,内有澄清液体及幼虫,如虫已死可钙化。

诊断

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虫卵或孕节

鉴别诊断:

1、粉瘤 少数孤立,性质柔软,无波动现象,内含固体物质。

2、汗囊瘤 成自单层结体组织膜,内含淡黄色液体,系汗液潴留所致,活检易于辨别。

3、神经纤维瘤较柔软,有细茎连于神经,常伴发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等,检查不见包囊及幼虫。

治疗

包囊数目少者可行手术摘除,摘除时,包囊应完整不使破裂,或于包囊内注酒精或盐酸依米丁(土根碱)。吡喹酮20mg/(kg.d),每天3次,共2~3天。

预后

若眼、脑或脊髓受损可并发视力遗传、脑炎、癫痫等,预后不佳。

预防

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生食与熟食的刀和菜板要分开,以防污染。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皮肤猪囊尾蚴病?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生食与熟食的刀和菜板要分开,以防污染。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方法。

词条标签

囊肿  感染病科  皮下结节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2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08日 16:2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