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学科普

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 打开

多动症

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

发病部位

全身

人群

儿童

症状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英文名

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治疗

康复治疗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传染

并发疾病

学习障碍 NOS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

是否遗传

不确定

·

权威专家认证通过

  • 医生头像 创建者

    赵彦鹏

    主治医师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表现可以出现很早,如自幼即睡眠不安、喂养 困难、脾气不好等。但在患儿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或小学时,症状更趋明显,如常发现小儿喜欢激惹周围的小朋友,在班上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不能听从教导和作业完成不好等。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IQ基本正常。
1.多动 大多开始于婴幼儿时期,病儿过分地不安静。在教室内不能静坐,喜欢在座位 上扭来扭去或站起走动,不守纪律,不听指挥。有的病儿发病较早,自幼即睡眠不安、喂养 困难、脾气不好,随着年龄增大,至学龄前或学龄期多动更为明显。 
2.注意力不集中病儿主动注意功能明显减弱,上课不能认真听老师讲授,易受外界的 干扰而分心。作作业不能全神贯注,作事情不能坚持始终。病儿在注意的方向选择上以及 维持注意的时间上都有缺陷,对无关的刺激却给予过多的注意。 
3.情绪不稳缺乏自制力,易冲动,行为鲁莽,没有耐心,好与同学争吵。 
4.学习困难病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学习困难。 
5.其他有的病儿可查到神经系统软体征,但大多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

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本病存在遗传倾向,还可能与脑损伤如早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等有关。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脾两虚、脑髓不充、肝阳上亢、元神受扰所致。

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发现,少数病例有动作笨拙或不 协调(儿童校对试验及翻手试验阳性),偶有锥体束征。
(2)脑电图检查:可有轻度到中度异常,但无特征性。

诊断

ADHD的诊断标准
A.(1)或(2) 
(1)注意力分散:以下症状≥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育水平不相适应和不一致 的程度。
1)常常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游戏。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容易受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9)日常活动中容易忘事。
(2)多动或冲动:以下症状≥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育水平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环境中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被摩托驱赶着”一样活动。
6)经常话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按顺序排队等待。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治疗

1.教育和心理疗法
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生活规律,训练小儿遵守纪律的习惯,减少对病儿的不良刺激,逐步纠正不良行为等。 
2.药物治疗
(1)中枢兴奋药对多数病例有效。
①哌醋甲脂:为首选药,每日0.3~0.8mg/kg。总量不超过30~40m/d起始量每日0.3mg/kg,早晨课前半小时顿服,如症状无改善可逐渐增加至每日0.6~0.8mg/kg,如不能控制下午症状,可分早午两次服,晚上不可服。病儿一般需服药0.5~1年。原则6岁以下及青春期后不用药,周末及节假日不服药。副作用有失眠、食欲不振、腹痛、面色苍白、体重暂时性下降等,多为一过性。
②匹莫林:每日2.5mg/kg,每日1次,晨起服,4周后不见好转可逐渐加量,每日总量不超过100mg。 
③苯丙胺:每日0.15~O.3mg/kg,起始量每日0.15mg/kg,每晨服1次,无效可逐渐加量。 副作用同利他林。
(2)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每日25~50mg。开始12.5mg早晚各一 次,必要时每周增加12.5mg,最大量50mg/d。

预后

早期,人们看到多动症孩子长大后,症状大多明显好转, 甚至消失,因此认为多动症只是儿童期的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长大后就会自然痊愈。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动症的预后并不乐观,未治疗的多动症患儿长大后尽管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但其他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 冲动等则可以持续多年,甚至可能终身存在。

预防

 (1)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妊娠期疾病及产伤,不得近亲婚配。 
 (2)出生后注意饮食调理,增强体质。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4)对待患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调其情志,切不可打骂。 
 (5)给予患儿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心理疏导,不可在精神上施加压力。以免引起对立情绪。

健康问答

多动症如何与精神发育迟滞鉴别?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可伴有多动症,即使能上学,学习 困难的症状也相当突出,因此易与多动症 ... 详情

科普文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