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许多以往治疗困难的疾病在新的医疗技术的帮助下已得到积极有效地治疗,人类的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长。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报告显示目前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9%,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男性可达74.4岁,女性达81.8岁[1]。在我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 [2]。这些数据均表明包括我国在内的整个世界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与医疗问题也正成为我们所必需面对与解决的重要任务,其中老年人的腹壁切口疝就是其中之一。
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约在2%~11%,但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可达11%~20%。由于老年人反应相对迟缓且就医不及时,约1/3的患者并不知道自身存在切口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疝环可逐渐扩大、疝出的内容逐渐增多,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发生嵌顿与绞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老年患者切口疝的特点,对其实施正确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与机制:老年人容易发生切口疝与其腹壁的解剖特点与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进入老年阶段后,活动少,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人体的腹壁肌筋膜组织发生明显退变,腹壁薄弱。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长期的心肺肝肾疾病、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及排便费力,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腹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另外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容易发生包括感染等在内的各种切口相关并发症因素,更易导致切口疝的发生。老年人的组织再生能力及创伤愈合能力也较差,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正常的胶原代谢平衡被打破,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增殖受到显著抑制。White等的研究发现在复发疝患者中,I/III型胶原比显著下降,表明胶原蛋白代谢异常与切口疝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与组织愈合密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活性也随年龄增加而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老年患者腹壁的生物特性,进而对切口的愈合及切口疝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基因表达缺陷与切口疝的关系也在研究中,Calaluce等[4]发现复发切口疝患者GREM1表达显著异常,但相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需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