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发表于:2017年05月08日 访问人数:6817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在微创技术下,通过ESD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净”部分黏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分为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和创面处理。

一、ESD适应症: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小于2CM息肉一般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直径大于等于2CM息肉推荐ECD治疗,1次完整切除病变。

2、早期癌。根据术者经验,结合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ESD治疗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治疗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二、ESD优点:

1、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内镜具有侵袭小的优点,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病人无需剖腹手术,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从疗效来看,实施ESD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肿瘤复发率约在0.6%,与传统开刀手术基本持平。

2、内镜切除术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度,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病变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切除,没有病变残留。

3、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ESD治疗可以根据EGC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4、创伤小, 患者易耐受。

5、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6、与EMR相比,ESD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 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96%以上,明显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三、ESD应用前景:

       ESD的开展,使得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病员耐受性好,治疗效果理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ESD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的发现率及内镜治疗水平,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