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又称“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且能蒸发的重金属。汞对健康的损害历史悠久,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末商初。
生活中常常发生误服水银(汞)或者体温表、血压计水银(汞)漏出事件,人们往往“谈汞色变”,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受到了损害,那么水银对人体会有怎样的危害呢?接触到了又需要如何处理呢?
临床中常发生婴幼儿咬碎体温表、误服水银(汞)的事件,首先需要明确,金属汞不通过完整的消化道或者皮肤吸收,吞服或者皮肤接触金属汞并不会导致汞中毒,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和医务人员无需担心。曾有一次性口服1.5千克汞的报道,也仅表现为尿汞轻微增高,并未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只有氯化汞( HgCl) 、升汞(氯化高汞,HgCl2)、砷酸汞( HgAsO4) 、雷酸汞[Hg( ONC)2、氰化汞[Hg( CN)2]等汞的无机化合物(汞盐)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吸收并导致中毒。
汞具有易挥发、易吸附的特性,金属汞蒸气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汞蒸气,80%被吸收并迅速通过细胞膜扩散进入血液。急性接触大剂量汞蒸气具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作用,尚可伴有皮疹、发热、流涎、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重者引起肺炎及肺水肿、甚至肾脏明显损害。一支玻璃体温表含汞约1g,即使全部漏出量也非常小,无需惊慌;而每台水银血压计含汞量为70~90g,如果大量泄漏,则需要及时处置,处置措施包括:(1)开窗通风,尽量降低室温;(2)不能将水银直接收集后倒入垃圾箱或冲入下水道;(3)把透明宽胶带贴在落有水银的地面上,透过胶带可以看见水银,用手指按压胶带,使水银粘在胶带上,然后小心把水银被包在胶带里面;(4)对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硫磺粉或碘粉,分别形成硫化汞或碘化汞,降低从呼吸道吸收的速率。
当然,最好的减少水银泄漏导致汞中毒的措施就是用电子体温计、血压计替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表、血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