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心脏学会科学研究会的数据显示,在对具有遗传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抗凝血剂或抗凝剂治疗时,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与卒中风险五倍的降低具有相关性。
抗磷脂综合征是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类型(31%), 其次是莱顿第五因子(22%),凝血酶原突变(18%),S蛋白缺乏症(7%),C蛋白缺乏症(7%),MTHFR突变(5%)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
Buber及其同事对136例在2007~2016年间在其诊所就诊的具遗传性栓塞的PFO患者(均龄53岁,42%为女性)进行了回顾性数据收集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凝血剂或抗凝治疗,随访中位数为41个月。在手术后两个月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认PFO闭合。研究结果显示,抗凝血剂治疗占所研究人口的75%,所有均是维生素K拮抗剂,而抗凝剂治疗占25%。在回顾性随访开始前,大约有17%研究患者经历过脑血管意外(CVA)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发生过心房纤颤(AF)。共63%的患者接受PFO闭合治疗。前期CVA 或TIA(22% vs 6%;P=0.02)和房间隔动脉瘤(21% vs 10%;P=0.06)在接受PFO闭合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然而,与未接受PFO闭合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PFO治疗有AF史的患者较少(5% VS 12%;P=0.03)。进行过PFO闭合治疗的患者中,有3个并发症发生:闭塞,房颤和大的腹股沟血肿。
随访期间,17%患者经历一次终点事件,主要是CVA。终点事件发生的中位数时间为18个月,对于接受PFO闭合术的患者来说,时间更长(21个月 vs 17.5个月;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PFO闭合术治疗与患者CVA或TIA 五倍风险的降低具有相关性(HR=0.18;95%CI,0.03-0.3)。抗凝治疗与CVA或TIA风险两倍的降低具有相关性(HR=0.47;95%CI,0.06-0.9)。房间隔动脉瘤与风险的两倍增加具有相关性(HR=2.1;95%CI,0.9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