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多数学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有关,其也可能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遗传、外伤、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肌肉不同程度萎缩,行走呈“外八”字步态,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弹响。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病情较轻者下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病情较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病程较长、挛缩较重的患者可有骨盆变型。
大多数患者可采用关节镜下松解臀肌挛缩带,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疗效满意。然而,如果术后功能锻炼不及时、练得不到位,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后及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
一、防止或改善挛缩的康复
目的:维持延长后的长度、改善皮肤挛缩和增加韧带柔韧性
1、并膝屈髋屈膝锻炼:可分为主动与被动。被动是操作者将患者双膝并拢固定后,双手握住患者小腿踝上,嘱患者深呼吸并使其髋、膝关节充分屈曲。主动锻炼是指患者自己双膝并拢固定,双手抓住牢固支持物进行下蹲训练。
2、坐着翘二郎腿:注意尽量将一侧患肢的眶窝接触对侧大腿, 双腿交替进行。
二、内收肌群康复
目的:增加内收肌和外展肌力
患者略弯腰,双手抓牢固定物,站立的下肢稍后移后需练下肢用力左右摆动,尤其内收摆动时要求摆的越高越好,切记摆动过程中躯干一定要中立稳定,不能发生旋转,摆动的下肢要求处于内旋位。
三、步态体姿的康复
目的:改变原先“外八字”和“蛙形腿”步态
昂首挺胸两眼看前方两米高处的标志物,向前一字步(即模特步)行走,摆动双上肢与步代协调,锻炼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至少200米,同时要求只要下床行走就必须用此步伐。
四、臀大肌的康复
目的:使臀部丰满以改变瘪臀和凹臀
双手抓牢固定物,受练下肢侧偏离固定物后,前后摆动下肢,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
五、腰背肌的康复
目的:使腰背肌强壮有力纠正驼背和翘臀
趴在床上(俯卧位)头和四肢全都慢慢向上离开床,四肢伸直离开床越高越好只有肚子(腹部)接触床,然后再慢慢回到床上平;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
六、骨盆倾斜的康复
目的:纠正假性双下肢不等长
动作1:提抬法:身体重心放在站直的短腿上,垂直伸直长腿并使脚离开地面保持2分钟;每次重复20遍。
动作2:后抽法:双膝并拢始终保持平齐缓慢下蹲到底,然后再保持双膝并拢平齐缓慢站起。
王伟卓,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内固定培训班第二期学员。陕西省临床治疗与物理康复学会委员,陕西省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北美脊柱学会(NASS)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1项、国际对外合作项目2项(中美、中澳),参与(第二,100万)陕西省骨关节炎创新团队项目1项及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参加编写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软骨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承担本科生、硕士生教学工作。发表论文30余片,其中SCI论文15篇。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四肢骨折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微创治疗。联系方式:02987679621 邮箱doctor1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