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确切病因不明,国外文献报道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少见,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性激素治疗关系密切,也可见于糖原贮积病、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的男性患者。但是国内文献报道和病例统计显示多数肝腺瘤与服避孕药无明确关系,且男性病例并不少见。因此,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肝腺瘤一般无特异性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可随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早期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时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偶尔有患者以上腹部扪及包块就诊。文献报道肝腺瘤病例中70%~80 %为单个病灶,多个病灶病例占20%~30 %。肝腺瘤容易发生瘤内出血,25%~40%的肝腺瘤伴有瘤内出血。伴瘤内出血时,可有急性腹痛,可伴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症状,个别病例因肿瘤破裂腹腔出血为首发症状。肝腺瘤可发生恶变。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术前常被误诊。
肝腺瘤无特异血清诊断标记物,症状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因此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肝腺瘤的超声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占位,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常为较均质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外周常可见较强的包膜回声。但较大的肿瘤常边界欠清,其内部回声不均匀,若伴有内部出血、坏死、纤维化,则可见内部有高回声光斑、光点与不规则液性暗区并存。彩色多谱勒可见肿瘤血供丰富。
典型的肝腺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实质占位,病灶边缘清楚,常有包膜,周围可见暗环影,如肿瘤内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则内部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及低密度影,急性出血灶呈高密度,陈旧性出血及坏死区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有时可见供血动脉,肿瘤较小时常为均匀强化,肿瘤较大伴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时则为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但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常仍为稍高密度,此时可见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延迟期肿瘤内造影剂清空,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此时仍可见包膜强化。
肝腺瘤的MRI表现具有多样性,大多数在T1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少数为低信号,也可为等信号。在T2WI上亦常表现为稍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周围包膜明显。肿瘤较小时内部信号均匀,若肿瘤较大且伴有出血坏死、机化及脂肪变时则内部信号不均匀。其强化表现与CT类似。
鉴别诊断:肝腺瘤属于富血供病变,主要应与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肝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可伴有甲胎蛋白(AFP) 增高。CT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动脉期增强扫描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快速廓清,呈低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一般可以鉴别。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肿瘤实质成分与肝腺瘤相类似,CT检查平扫多数为低密度实质占位,少数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少数可为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典型FNH可见到中央星状瘢痕。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多呈等密度,少数可为低密度或高密度。MRI检查T1加权表现为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少数可为高信号。T2加权多为高信号,少数可为低信号。较小的肝腺瘤强化方式与FNH类似,内部信号均匀,有时难以鉴别。肝腺瘤中央有出血坏死、机化时,也可出现类似中央疤痕的表现,而不典型FNH影像学表现与腺瘤类似,因此有时鉴别困难。但是FNH没有包膜,而多数腺瘤有明显包膜,可以帮助鉴别。
肝腺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可以发生癌变。而且患者可能由于腺瘤出血或破裂引起急腹症。因此,对确诊或怀疑肝腺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探查,对于肿瘤较大或有症状或疑有恶变可能者应尽早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