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环境卫生与炎症性肠病

发表于:2016年10月30日 访问人数:10510人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发病原因目前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国内外的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有关。

       Strachan教授1989年提出的“卫生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现代文明进展,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人们暴露于环境抗原的机会减少,因而受抗原刺激而分化的TH1、TH2及Treg细胞间的平衡改变,使得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016年9月份在炎症性肠病的权威杂志《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nvironmentalHygiene and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的文章,系统性地评价了环境因素对IBD发病的影响。

       1、关于接触宠物或牲畜与IBD发病风险的关系:儿童期间接触宠物是IBD (风险比0.76)、CD (风险比0.77)以及 UC(风险比0.75)的保护因素[注:风险比小于1即为保护因素],白人及非白人间无差异;同样地,接触牲畜也是IBD(风险比0.45),CD(风险比0.46),以及 UC(风险比0.44)的保护因素,且在非白人种中表现得更显著。

       2、共用一间卧室及一张床:童年时与他人共用一间卧室是IBD(风险比0.53)以及CD(风险比0.49)的保护因素;共用一张床是IBD(风险比0.66),CD(风险比0.54)以及UC(风险比0.53)的保护因素;此两项无白种人及非白种人差异。

       3、个人卫生间及热水:拥有个人卫生间对于非白种人是IBD(风险比0.82)及UC(风险比0.73)的保护因素;而能够使用热水是对于非白种人来说是UC(风险比0.76)的保护因素。

       4、兄弟姐妹数量:兄弟姐妹越多仅与UC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环境卫生与IBD的发病呈一个负相关的关系,许多降低环境卫生程度的因素反而是IBD的一个保护因素,且存在人种间的差异。

       本文的结论与我们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偏颇。既往我们认为由于环境中的抗原增加,导致人体暴露于异物的种类及数量增加,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因此,本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