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微创手术成功治愈35年病史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

发表于:2016年10月18日 访问人数:7023人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组通过全麻下“后颅窝减压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功治愈一位主诉为“右侧肢体麻木35年伴右下肢麻木2年”的“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患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症状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患者刘女士,西安人,30多年前便出现肢体麻木症状。30多年来,症状反反复复,有加重有减轻,持续至今。2年前,刘女士症状出现进一步的加重——右侧肢体出现麻木症状并伴有双上肢疼痛以及双上肢肌力减弱。30多年来,刘女士曾被诊断为“颈椎病”并做过推拿、针灸、理疗等,但是症状并未缓解,因此慕名前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组查影像学,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确诊为“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

  影像学资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组组长李维新教授介绍,这位患者寰枢椎从片子上来看有脱位,而且寰指间隙大于5毫米,在成年人来说大于3毫米就算是寰枢椎脱位了;小脑扁桃体有Ⅰ型下疝,而且伴有脊髓空洞。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讨论认为:手术适应症存在,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可行“全麻下后颅窝减压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中,李维新教授团队将两个手术合到一块做,仅用时一个半小时便同时处理患者寰枢椎脱位和小脑扁桃体下疝。

  据悉,对于此类患者,早期由于对于寰枢椎脱位认识不足,所以的治疗方式就是简单处理小脑扁桃体下疝。近年来。随着认识的增加,神经外科医生治疗寰枢椎脱位一般只需进行寰枢椎的复位,不处理小脑扁桃体的下疝。

  李维新表示:“此例患者之所以同期做了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复位以及寰枢椎的固定融合,是因为患者小脑扁桃体已经疝入寰椎以下,比较严重。”

  李维新: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否同期手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处理。

  李维新介绍,对于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如果不处理下疝仅仅做脱位的复位融合,患者的症状也会缓解,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很难慢慢的自己复上去,而且脊髓空洞的症状解决的也会比较慢一些。所以,为了患者能够快速有效的恢复,在此例手术中同时给患者做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处理。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面对此种类型的患者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术后,患者自我感觉困扰多年的肢体麻木和双上肢的疼痛的症状都有比较确切的缓解。患者住院仅11天便可出院调养,出院时,患者症状尚没有缓解到完全正常的状态。随着恢复期的增加,随访时,患者表示症状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影像学资料



  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对比


  李维新:术后脊髓空洞短时间没有明显的恢复属正常

  李维新介绍,显微外科技术是始终贯穿于脊柱神经外科医生的一生的,无论面对何种患者,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始终坚持用最小的创伤来换取最有意义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有的患者会比较急,“术后为什么没有看到空洞的恢复”,其实患者无须担心,恢复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在临床上,我们需要一次次对患者耐心解释,‘恢复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患者无需过于担心术后没有立即恢复是不是手术失败了。”李维新说。

  据悉,现代神经外科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以及伴有脱位的这种治疗创伤确实比以前小很多。以前像寰枢椎脱位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手术后都大概需要一周的卧床休息,现在脊柱神经外科要求患者术后两到三天就要下床活动了,都跟这个手术创伤比原来小很多这个重要的原因有关。希望患者能够了解,并理解,无需过于焦急。

  李维新: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治疗不强求术中切开脊髓

  据了解,目前脊柱神经外科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以及脊髓空洞的治疗并不要求术中切开脊髓或者一期做脊髓空洞的分流或者引流,而是建立正常的脑脊液通路。

  “确切说是打开中央管上方开口,让空洞中的脑脊液参与到正常脑脊液循环当中,这样虽然起效比较慢,但是一般在三个月之后我们复查时,患者空洞会有比较明确的缩小。所以对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患者而言,手术只需松解上方的中央管开口,那么空洞自然会逐渐消失的。”李维新说“而且,脊髓的切开毕竟会有后连合纤维的损伤,所以脊柱神经外科术中并不要求做脊髓的切开。”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