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突飞猛进,尤其是2013年后,多种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先后上市,丙型肝炎的治疗很快进入了无干扰素时代。
如何使用达拉他韦治疗丙型肝炎?
达拉他韦(Daclatasvir,)是第一个丙肝病毒NS5A抑制剂, 2014年和2015年先后在日本、欧洲和美国获批用于治疗丙肝病毒感染。
在体外试验研究中,达拉他韦属于“泛基因型”丙肝病毒NS5A抑制剂,对多种基因型丙肝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对各种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感染都有效。在临床试验中证实,达拉他韦可以快速抑制丙肝病毒复制,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达拉他韦对基因1型和2型丙肝病毒感染有明显疗效。达拉他韦联合索菲布韦对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到93%~99%;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基因4型丙肝病毒感染,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到100%。达拉他韦对丙肝病毒NS5A氨基酸31或93部位出现变异者的抗病毒作用降低,曾经用过NS5A治疗失败的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NS5A多态性检测。
达拉他韦与索菲布韦、阿舒瑞韦都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无须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提高了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的安全性,并且可降低病毒的耐药性。在无干扰素方案中,达拉他韦+索菲布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或24周,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初治或经治的患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可达到90%~100%。达拉他韦也可以与阿舒瑞韦联合用于治疗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对初治患者治疗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到95%;对不适合或不耐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和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患者,治疗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也可达到80%以上。由于达拉他韦在美国获批较晚,因此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和美国感染病学会发布的丙型肝炎管理指南(简称:美国丙肝指南)中尚未对该药的治疗进行推荐。而阿舒瑞韦目前仅在日本上市,因此,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的方案均未出现在欧美的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达拉他韦和阿舒瑞韦即将在我国上市,并已被我国2015年版《丙肝指南》推荐。
达拉他韦的安全性及相互作用的药物
达拉他韦的推荐剂量是60 mg,每日1次口服,空腹或进食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无明显影响,餐前或餐后服用都可以。
在达拉他韦单药Ⅰ期临床研究中,病人耐受性好,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痛,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达拉他韦与索菲布韦联合治疗的研究中,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头痛和恶心,少数患者可出现血磷降低和血糖升高。在达拉他韦与阿舒瑞韦联合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者的Ⅱ期临床研究中,除头痛外,少数患者发生腹泻和轻度ALT异常。
目前的研究显示,与达拉他韦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较少,苯妥英、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利福平、利福布汀、利福喷汀、地塞米松和中草药贯叶连翘等与达拉他韦有相互作用。在使用达拉他韦治疗前应该咨询医生,避免与这些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一起服用。美沙酮和丁丙诺啡与达拉他韦无明显相互作用,使用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药物的吸毒者在达拉他韦治疗时,无须调整药物剂量。
雷迪帕韦适用于哪些HCV感染者?
雷迪帕韦(Ledipasvir)也是一种NS5A抑制剂,它也可以与NS5A结合,阻止丙肝病毒复制。人们发现,雷迪帕韦在与NS5A结合时和达拉他韦有竞争性结合现象,说明雷迪帕韦的药理作用与达拉他韦是相似的。
雷迪帕韦对基因1a型、1b型、4a型和6a型丙肝病毒的抗病毒效果都很好,但对基因2a型和3a型丙肝病毒的作用较弱。在临床试验中,雷迪帕韦每日1mg或10mg单药治疗3天,HCV RNA分别下降了2.3和3.3 log10 IU/ml,但很快出现耐药,需要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雷迪帕韦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主要是与索菲布韦联合或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但雷迪帕韦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的试验中发现1例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因此取消了与干扰素联合的治疗方案。在雷迪帕韦与索菲布韦联合治疗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中,雷迪帕韦+索菲布韦+利巴韦林三联治疗12周的完全应答率高达100%;在无利巴韦林的雷迪帕韦+索菲布韦两联治疗中,12周或24周的完全应答率达到90%~99%;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也很安全。雷迪帕韦与索菲布韦联合治疗降低了病毒的耐药性,停药后的复发率只有0.2%~2%。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头痛和疲劳,没有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毒性反应。因此,2014年美国批准索菲布韦+雷迪帕韦的复方制剂(Harvoni)上市,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