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胆囊息肉的分类和B超表现

发表于:2016年09月11日 访问人数:2050人

       临床对其良、恶性胆囊息肉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B超,对小于5mm 者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 率 均 较 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黏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 超检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

1、非癌性病变

       1.1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未见有癌变报道。

       1.2  炎症性息肉 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息肉周围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

       1.3  腺瘤样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有癌变可能。

       1.4  腺肌瘤 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3种。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可能癌变。

2、 肿瘤性病变

       2.1  腺瘤   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胆囊腺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2.2  腺癌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乳头型和结节型为隆起性病变,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表现为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

       胆囊息肉的声像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主要从病灶的大小、数量、形态、回声特点等方面观测。

       1、 为大小2~3mm,单个或多个,有粟米样高回声病灶附着在胆囊壁上,多伴有彗星尾巴一样的特征。这类是典型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诊断最容易,有些极小的病灶实际上只是胆固醇结晶的集合。

       2、 为大小在5mm左 右,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等回声或高回声,表面平滑,在胆囊息肉中这一类型较为多见。对多发性高回声病灶可以比较肯定地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单个病灶特别是等回声、基底部无明显缩窄者,除胆固醇性息肉外还可能是腺瘤性息肉。

       3、 为大小在 7~10mm 的结节状或乳头状回声,识别这一类型息肉的性质还比较困难。胆固醇性息肉以多发较为常见,回声较高,基底部较窄或带细丝状蒂;腺瘤性息肉基本上为单发,回声偏低,表面平滑且基底部较宽;炎性息肉数目常常不止一个,基底部较宽且无蒂。

       4、 为大小在10mm 以上的结节状或局部隆起样等回声,单发者较为多见,内部回声均质,表面平滑,基底部较宽或无蒂。可能为腺瘤性息肉,对这一类型的息肉应当高度警惕,通常采取手术切除,以免发生癌变。

       本文选自: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7月第11卷第13期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