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内肿瘤,其次便是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椎管内星形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30%,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之一,好发于30~60岁,男女比例为1.5:1。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一节段,临床常见以颈胸段较多见,其次为颈段。肿瘤多沿脊髓纵轴生长,大多累及3~4个节段,少数可侵犯整个脊髓。椎管内星形细胞瘤中,约有75%的患者为恶性程度较低的星形细胞瘤,此类患者瘤体一般较小,没有包膜,分界不清;约有38%左右的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患者会发生囊变,囊液蛋白含量高。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肿瘤部位以下肢麻、无力,如果肿瘤累及后根入髓区可引起根性痛,但少见;患者感觉障碍由上向下发展,感觉平面不明显,可出现感觉分离现象;患者可能出现肌萎缩、肌束震颤、锥体束征但大多出现较晚症状表现并不显著;括约肌功能障碍可早期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脑脊液改变多不明显,压颈试验多不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如肿瘤发生囊性变,病情可突然加重出现瘫痪。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确诊一般需借助MRI,MRI多显示肿瘤部位脊髓增粗,肿瘤信号可高于邻近脊髓,边界不清,与室管膜瘤相仿,但星形细胞瘤常无明显的继发空洞形成。
椎管内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星形细胞及原浆型星形细胞,多为I~Ⅱ级低恶性肿瘤,可呈浸润性生长,也可发生囊性变。手术切除是脊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肿瘤定位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椎管内肿星形细胞瘤患者,均适宜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故全部切除较难。
对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切除肿瘤后为充分减压,一般不缝合硬脊膜;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主张术后给予放射治疗。星形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室管膜瘤差,约一半病人术后4~5年内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