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血管性晕厥?
包括血管功能障碍的反射性晕厥及位置性低血压晕厥两类。
二、反射性晕厥:
较常见的有几种。
一为血管抑制型晕厥,亦称迷走血管性晕厥或血管减压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常见,为青年人突然昏倒的最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弱的青年女子,常在疼痛、恐惧、情绪紧张、出血等诱因下突然发生,可有前驱症状。多在站立位时。部分病例可有恐慌、烦躁等先驱症状,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继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出冷汗,意识可丧失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在平卧后上述症状可迅速消失。
二为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不多见。转动颈部或颈部受压时,突然发作晕厥。可根据按摩颈动脉窦时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分为两型:Ⅰ型,出现反射性心脏停跳,导致昏厥;Ⅱ型,引起严重的血管抑制性反应,心跳变慢,血压下降,因而昏厥,但并无心脏停搏。Ⅱ型比较少见,往往是颈部肿瘤压迫并刺激舌咽神经纤维所引起的一个症状。三为排尿性晕厥,发生于排尿时或排尿后;多见于有夜尿的成年男子,午夜醒来排尿时突然摔倒,1~2分钟自行苏醒。多因膨胀的膀胱突然收缩产生强烈迷走神经反射使心脏抑制、反射性血管扩张,同时因膀胱排空、腹压急剧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而一过性脑缺血。在吞咽、舌咽神经痛以及剧烈干咳后,也可发生反射性晕厥。
三、位置性低血压晕厥:
亦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很常见。正常人直立位时,因地心引力作用,静脉池瘀血约300~800ml,回心血量减少使心排血量减少10~30%,血压下降。而通过体内调节系统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反射性加速、肾素和儿茶酚胺等等。血压和大脑的血流可以维持。若上述反射功能障碍,由平卧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时血压急速下降可发生短暂意识丧失,平卧后即恢复。这类晕厥,可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类。功能性体位性晕厥,见于静脉池瘀血过多,如下肢严重静脉曲张、长期卧床、站立过久、血容量不足(脱水、利尿后)或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使用药物胍乙啶等)所致。晕厥发作时,患者心率增快,平卧后症状消失。器质性体位晕厥较少见,系交感神经功能器质性损害所致,多见于男性,伴有阳萎、无汗、肌肉僵硬、震颤、心率固定,基础代谢率降低、贫血等等。患者站立时交感神经反应不足,因而血压迅速下降,心率不能增加而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