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窥镜检查的普及,息肉的发现率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健康人群的体检中息肉的阳性率达到2-3%,而在就诊人群中,这一比例估计更高。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但是息肉并不等于癌,并非所有的息肉的最终结局都是癌变。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提高对息肉的认识,既可以避免对息肉盲目的恐慌,同时又能及时处理高危组息肉病人,对于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息肉,医学上讲,就是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理论上讲,任何有黏膜的地方都可以出现。胃肠道黏膜面积大,胃肠镜应用普遍,所以胃肠道息肉的检出率在所有息肉检出中尤为突出。息肉以组织学分类为基础,可以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增生性及炎症性息肉。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男女之间发病率区别不大。
绝大部分息肉患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多在常规的胃肠镜检查、钡餐甚至手术中无意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腹部隐痛、恶心,息肉表面糜烂及出血的可以引起呕血、黑便几便血。对于息肉,钡餐、胃肠镜即可诊断此类疾病。
息肉的癌变率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癌变率相应增加。同时,息肉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无蒂,数目,病理结果都与癌变率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息肉越大,尤其是直径超过2cm的大息肉,无蒂或者亚蒂的息肉,表面不规则,特别是合并表面糜烂及出血的息肉,多发性息肉,病理结果提示腺瘤性息肉或者/和同时合并上皮内瘤变的,癌变率相对较高。相对胃息肉而言,结肠息肉更容易癌变,对于结肠腺瘤性息肉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达到25%。但总的来说,息肉的癌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癌变时间往往5-10年以上。
息肉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内镜下切除,巨大息肉或者累及范围较大的家族性息肉患者,无法行内镜下切除的,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有蒂的息肉,可以考虑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无蒂息肉可以电凝、氩气刀、套扎后切除、EMR、EPMR或者ESD切除。对于内镜摘除或者手术切除的病例,均应定期随访,以防息肉再发及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