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HP相关性疾病病包括由HP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Hp感染率相对较高,间接粪-口传播和生活条件是Hp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初步结果显示多数在儿童期即被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根据2015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的原因,根除Hp是Hp感染消化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而且根除HP具有下列优点:(1)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根除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2)疾病是否进展较难预测(类似于无症状梅毒或结核);(3)胃癌发生症状隐匿,早期诊断不易,晚期预后较差;(4)可以减少传染源;(5)30余年来全球大量人群研究显示:治疗获益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因此日本国家医疗保险机构批准了“Hp相关胃炎”作为根除指征,这意味着有Hp感染者均有指征根除。根除Hp应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考虑一些抗衡因素:伴发疾病、社区高再感染率、卫生资源优先度、高龄等等。
因此,应对Hp我们应该:降低儿童感染率,(2)内镜检查常规检测,(3)扩大根除指征,(4)胃癌高发区筛查,(5)研究推广Hp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