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细胞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亚型,也称为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双相性肿瘤,由原位或侵袭性的鳞状细胞癌和恶性的梭形细胞构成,后者具有间叶样形态,但为上皮来源。
平均发病年龄65岁(范围30-95岁),好发于男性。在口腔内,舌、牙龈、颊、下唇等为好发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带蒂的息肉样肿块,也可表现为无蒂的结节样或菜花样肿块,表面常形成溃疡,伴疼痛和感觉异常。肿瘤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
组织学上,梭形细胞癌主要由鳞状上皮成分和恶性梭形细胞成分构成。鳞状上皮成分可表现为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或浸润性癌。肿物表面常形成溃疡,鳞癌成分可能比较局限或难以辨认,而梭形细胞成分可构成肿瘤的大部分。经验不足的医生容易误诊为肉瘤。
梭形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鉴别诊断包括其它梭形细胞病变。值得强调的是,发生于黏膜的任何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首先都应考虑到梭形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中恶性鳞状上皮成分的存在是诊断的关键。但是有时,特别是在小活检时,病变表面溃疡而使得形态上仅表现为完全由梭形细胞构成。此时就需要应用免疫组化找到梭形细胞上皮分化的证据。由于不同的病例中梭形细胞的反应性不一样,因此最好联合运用多种上皮标记物,如AE1AE3,CK 1,CK18,EMA、P63等。需要注意的是,阳性的上皮性标记物可帮助确定梭形细胞癌的诊断,但是阴性时也不能也不能完全排除梭形细胞癌的诊断,尤其在伴有相应临床表现时。另一方面,上皮标记物包括角蛋白、EMA和P63都可能在一些软组织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因此,正确的诊断需要细心的形态评估、免疫组化的合理使用及判读并结合临床。
口腔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鳞癌亚型,易复发和转移(转移率约36%),预后比相应普通鳞癌差,2年生存率在55%左右。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放化疗的作用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