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高泌乳素血症”专家共识

发表于:2016年03月02日 访问人数:3739人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患者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不调、不孕和复发性流产。在临床上,如果没有专业诊断和治疗,常常会发生过度治疗、用药不规范、疗效波动的情况。全国妇科内分泌专家提供的“专家共识”,需要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了解。

高泌乳素血症的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泌乳素(prolactin, PRL)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两次血清PRL值大于25~30 ng/ml,称为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常伴有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育龄妇女的发病率约为0.4%。而在月经不调和不孕女性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为17%左右。

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1、生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血清PRL水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有所不同,甚至每天每小时都会受环境和状态的影响有所变化。怀孕后会升高,断奶后6~8周会降至正常水平。

       2、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常见如下:

       (1)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灭吐灵等;

       (2)儿茶酚胺耗竭剂: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压的药物;

       (3)雌激素及避孕药的服用;

       (4)麻醉药:如吗啡、美沙酮等;

       (5)抗胃酸药:如甲氰米胍、西咪替丁、氯苯甲嗪、吡苄明等。

       3、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1)下丘脑性功能障碍,下丘脑各种占位、创伤、发育不良等;

       (2)垂体是分泌PRL的部位,垂体腺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原因,直径小于1cm为微腺瘤,大于1cm为巨大腺瘤;

       (3)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4)神经性刺激反射,例如胸壁炎症性;

       (5)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或肝硬化,肝性脑病时,出现一些假性的神经递质,拮抗PRL释放抑制因子作用。

       4、特发性  

       最常见,有些不明原因血清PRL轻度升高,可能与PRL分子存在异型结构有关。

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和不孕,各种月经不调都很常见,多为月经稀发,量少;

       2、溢乳,乳头可挤出白色的乳汁,不是那种用力挤压出来的组织液;

       3、低雌激素症状,出现阴道干涩,子宫内膜薄,卵泡发育不良的症状;

       4、压迫症状,如果垂体的腺瘤增大,压迫颅底的视交叉神经,出现视野缺损;或垂体柄部位受脑脊液压迫,常常伴随头痛,随脉率呈搏动性。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1、病史:重点了解月经史、分娩史、手术史和既往病史,有无服用相关药物史,检查采血时有无应激状态干扰(如运动、性交、精神情绪波动或盆腔检查)等。 一般如果PRL水平检测不正常,一定要排除干扰因素后再复查,仔细分析原因,切不可查1~2次PRL升高就开始用药。

       2、实验室检查:测hCG排除怀孕引起的停经和泌乳;血清PRL和其它激素测定,排卵监测,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酌情选择检测项目。

       3、影像学检查:对PRL复查持续较高水平的时候,可以采用CT或MRI进行垂体扫描,一定要用增强技术,才能识别垂体微腺瘤。注意不是所有的垂体瘤都有功能,或都分泌PRL。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1、首先排除生理性和药理性高催乳素血症,确诊为病理性才进行治疗。目标是控制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复女性正常月经和排卵功能、减少乳汁分泌、改善头痛和视功能障碍等压迫症状。所以只有出现闭经、月经失调、或不孕症状的患者,或垂体巨大腺瘤有压迫症状的时候,才需要治疗。有些高泌乳素血征的患者,没有这些症状,可以不用治疗,密切观察就可以了。

       2、药物治疗:主要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喹高利特),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控制好泌乳素以后,进行促排卵治疗等。

       (1)溴隐亭是首选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果溴隐亭治疗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卡麦角林。

       (2)溴隐亭一旦决定服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每天口服,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会引发血清PRL水平反跳升高。

       (3)服药一般需要至少两年以上,根据病情酌情减量至停药,不孕者直至怀孕后才停药,并没有证据认为溴隐亭对胎儿有毒性作用。

       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或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压迫症状者。术后仍有肿瘤残余者,需要进一步采取药物治疗或必要时放射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高泌乳素血症,西医专家的共识是观望和观察,此时中医药治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我门诊就有患者通过中药调理而逐渐改善的。但作为患者首先还是要了解这个病,明确病因,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无明确病因,症状也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医药治疗。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