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义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冠状动脉炎)、栓塞、外伤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上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便于判断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危险程度根据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死),缺点未能说明心肌梗死的部位。
别称:
冠心病的英文名称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就诊科室,内科,心血管内科。
常见病因:
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常见症状:
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或压迫感,心悸,乏力,猝死,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1987年~1993年我国多省市35~64岁人群调查(中国MONICA)发现,最高发病率为108.7/10万(山东青岛),最低为3.3/10万(安徽滁州),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得益于60-8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与诱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
(1)典型胸痛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
心绞痛的分级:国际上一般采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法。
Ⅰ级:日常活动,如步行,爬梯,无心绞痛发作。
Ⅱ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而轻度受限。
Ⅲ级:日常活动因心绞痛发作而明显受限。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导致心绞痛发作。
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半小时),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
(2)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某些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3)猝死 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4)其他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
2.体征
心绞痛患者未发作时无特殊。患者可出现心音减弱,心包摩擦音。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应部位听到杂音。心律失常时听诊心律不规则。
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①急性期有异常Q波、S-T段抬高。②亚急性期仅有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数天至数星期)。③慢性或陈旧性期(3~6个月)仅有异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则有可能并发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则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2.冠脉CT三维重建(简称CTA)
是目前临床上长用的确诊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三甲医院费用约1000到1300元,需要注射60到80毫升造影剂,方能看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通过CTA三维重建检查可以明确冠脉有无病变。医生可以从CTA片子上清楚的看到有无钙化,软斑块,混合斑块,冠脉狭窄的程度,百分之多少,是局部病变,弥漫,短病变,长病变,全程病变。根据病变医生会决定您是食疗,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有时因为CTA的重建的质量会与冠脉造影结果有些差别。CTA看血管壁全层(有时重建质量,钙化病变时会影响医生的判断)而冠脉造影只看管腔是否有狭窄。
3.冠状动脉造
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缺点为有创性(意味着有风险)检查。
4.心肌同位素检查
包括心肌扫描及心血池扫描,前者检查冠脉有否狭窄,后者检查心功能。
5.心脏核磁检查
也可检查冠脉狭窄,心肌病变及心功能。
重要提示:其它详细解释(1.看我的专家门诊,每周二下午,周三上午,解放军总医院网上挂号,看病在门诊7层心血管内科19号诊室)。2.电话会诊。3.远程会诊(301医院远程点名视频会诊或微医视频会诊)。4.面诊(人数有限制)是即刻诊断明确(面视,查体,检查,诊断,治疗(介绍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食疗,药疗,注意事项等),开住院单,绿色通道)。
备注:看我的门诊或微医网上问诊,视频问诊,或301医院远程点名会诊,都可以从心电图(每份图20元)上看到您的冠状动脉有无病变,是功能性改变还是真病变,可以看到哪支冠脉狭窄,狭窄近端,中段,远端病变,狭窄百分之多少,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狭窄风险,是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经验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经我的药物治疗,每3至5年看我的门诊或保持与我联系能生存15到20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生存5到10年(在每年随访的情况下)。所以不能发生心肌梗死,忠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冠心病家族史,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还可从心电图上精确(与心脏超声,有创心导管检查一样准确)估测是否有肺高压。肺高压早期预测极为重要,可以挽救一个家庭,让肺高压患者省掉50万至100万。
另外各种先心病,高血压,急慢性肺栓塞患者,看我门诊一次,受益终生。
相关医学教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