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自2000年12月~2002年7月,笔者采用60Coγ射线外照射结合252Cf中子腔内照射治疗39例食管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39例病人均为不宜手术或或不愿手术者,男28例,女11例,年龄34~89岁,中位年龄67岁;病变部位上、中下段分别为:5例占12.8%,20例占51.3%,14例占35.9%;病变长度<3cm为5例占12.8%,3~5cm为24例占61.6%,5~7cm为7例占17.9%,>7cm为3例占7.7%。食管钡餐透视无穿孔征象,无远处转移,无明显恶液质及心血管疾病。血象、肝肾功能正常。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其中鳞癌38例,腺癌1例,均为首次放疗。
1.2. 治疗方法:
体外照射:60Coγ射线照射,食管靶区每次吸收剂量2 Gy,5~6周,总吸收剂量50~56Gy。腔内照射:252cf中子后装治疗机。中子源强度678.3ug(2000年4月26日测量),半衰期2.65年,在衰变过程中发射中子及γ射线,中子平均能量2.13MeV,Υ射线平均能量0.8Mev。剂量换算为: DGy-eq(生物等效剂量)=N0.2RBEn.Dn+Dy,中子相对生物效应(RBEn)为2~3。施源管外径9mm,参考点取源轴外1cm,治疗长度为病灶上下端各延长2cm,1次/周,4Gy/次,总吸收剂量16Gy/4次。 腔内放疗与外照射同时进行,中子治疗后第2天开始外照射,4次/周,2Gy/次,全程放疗总剂量66~72Gy/6~7周。
1.3. 随访:
全部病例随访至2002年8月,随访期1个月~1.5年,平均随访期9月,随访率100%。
2、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37例有吞咽困难,治疗后91.9%(34/37)得到恬改善,梗阻缓解、进食改善于治疗开始后2~3周出现。治疗前8例存在胸背痛,治疗后87.5%(7/8)明显改善。
2.2. 近期疗效:
根据万钧等[1]关于“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观察食管X射线片,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缓解(NR)。治疗结束时CR30例占76.9%,PR8例占20.5%,NR1例占2.6%,客观有效率97.4%。
2.3. 生存率:
本组患者随访期1年以上者17例,生存12例,死亡5例,1年生存率70.5%。
2.4. 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放射性食管炎多发生于治疗后3~4周内(平均3.5周),发生率46.2%(18/39);食管黏膜溃疡发生于治疗后1~3个月内(平均2个月),发生率5.1%(2/39);食管狭窄发生于治疗后2~9个月内(平均5.1个月),狭窄处经病理活检未发现癌细胞,发生率23.1%(9/39)。未出现食管出血及穿孔。死亡病例中,局部未控制和复发3例,远处转移1例,1例死亡原因不详。
3、讨论
252Cf具有显著的放射生物学特点:(1)相对生物效应(RBE)高;(2)没有或很少有亚致死性损伤修复(SLDR)及潜在死性损伤修复(PLDR);(4)不同细胞周期的癌细胞对中子的入射敏感性差别较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上试用252Cf中子腔内放疗和组织间插植治疗妇科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脑瘤、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等,初步显示出其高线性能量传递的特性及优势。笔者自2000年12月在国内首先应用252Cf中子治疗食管癌,试图在这方面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研究发现,合用中子治疗和光子治疗安排的时间顺序非常重要[2.3]。先安排中子治疗1次,然后开始外照射,可以使巨块型或放疗抗拒的肿瘤迅速消退,促进再氧合,肿瘤血供增加,对光子治疗更敏感,局部控制率提高,而且正常组织耐受良好。文中39例患者均采用先进行中子治疗后外照射的治疗方案。
252Cf中子治疗采用不同的分割剂量和分割次数与肿瘤愈后也有关系[2.4],采用较大的分次量、较少的分割次数疗效更好[2.3]。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给足治疗量可杀灭乏氧和放射抗拒细胞,减少肿瘤增殖,提高局部控制率;另一方面,单次治疗与多次治疗相比,正常组织的RBE减少81%。所以,中子更适合大分割、短疗程治疗。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制定了单次剂量4Gy,累计照射4次的锎中子治疗方案,经过临床观察,患者均可耐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这一分割方式是可行的。
文献报道,食管癌60Co
γ射线外照射结合192Ir腔内放疗的客观有效率97.5%[5],本组病例的近期疗效与文献报道一致。食管癌外照射结合192Ir腔内放疗的1年生存率报道不一,卢铀[6]和陈东福[7]报道为64.07%,与本组病例的1年生存率相当。
死亡的5例病人中3例为局部未控制和复发,病理类型为鳞癌,X射线片显示病变段管狭窄、局部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病变长度分别为5.5和7cm,根据X射线病变长度划分属于中、晚期,疗效差,疗后3~4个月又出现吞咽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平均生存期6个月。据文献报道,食管癌长度≥5cm者,10%为局限性,15%为局限广泛,75%有远处转移。因此,对于中晚期病人,应根据CT、MRI了解病灶浸润范围,综合考虑252Cf中子后装与外照射的剂量分配,以提高局部剂量、改善局部控制率;对远处转移倾向明显的病人放疗结束后可配合化疗。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食管炎、食管黏膜溃疡、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3.6%、5.1%和23.1%,发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5周、2个月和5.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与每次腔内照射的剂量有关。影响中子相对生物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中子能量、剂量率、每分次剂量及受照射组织类型。中子的RBE值随每次使用剂量的减少而增加。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增加治疗的分次剂量,减少分割次数;其次,使用带有气囊的施源器,增加施源器直径可降低食管黏膜的照射剂量。由于晚反应组织的RBE高于早反应组织,治疗中易出现远期并发症。食管癌放疗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尚在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