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是每一个临床医药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特殊体质者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损伤。但这个国际通行的定义,是针对现代医学主要应用的化学成分较单一的药品的,对于草药,细致阐明就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常难以鉴别草药中具体的有效或毒性成分,也就难以论及其代谢产物了。
国内仍大量使用草药,多种草药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应引起重视。2月3日,我聊了可导致慢性肝毒性的菊三七,今天介绍一种引发更多急性肝衰竭病例的草药—何首乌。
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 蓼科何首乌属),大家不陌生,鲁迅心心念念的百草园里野蛮生长,听说吃了那人形的臃肿的根,可以成仙。成仙听上去似乎比“乌须发、强筋骨”的得名传说要靠谱一些,所以国人大致也就是为这缘故,采服这比番薯更疙瘩的块根,类番薯的叶子,还有藤蔓。
能使白发变黑,这是很容易评价的治疗效果,但我却难以找到可信的临床验证报告,也许只能靠传说来为其背书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的第 61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倒讲述了另一个重点。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等,可能增加此风险。注意,此通报中,并未对生首乌和经过炮制的制首乌进行明确区分,只是提醒“生何首乌较制何首乌可能更易导致肝损伤”,故而规定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 1.5 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 3.0 g。
与菊三七相比,何首乌的肝毒性幸而有三个不同:1.已知为急性毒性,一般服后一周至一月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如恶心、呕吐、乏力、腹痛、尿黄、食欲减退等症状,可查及黄疸、肝功能异常;2.主要为肝细胞毒性,若及时停服,肝功能常能恢复;3.已引起医政部门等的重视,CFDA已规定含何首乌的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中必须增加肝功能损害的警示。
另何首乌的肝毒性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少量服用即可造成显著肝损害,这种超敏感性有一定家族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