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冠脉造影的起源和用途

发表于:2016年01月09日 访问人数:5532人

      

       诊断性冠脉造影是心脏导管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检查整个冠脉树枝并记录冠脉解剖等以下详细情况:冠脉分布的类型、解剖或功能性的病理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先天性解剖异常、局部冠脉痉挛),冠脉血管之间及冠脉血管内的侧支循环等。

一、冠脉造影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冠脉造影操作在局麻下进行,将动脉导管(上图)经表浅动脉送入,并注射造影剂(导管远端连接设备,下图),通过X光透视,能显示整改冠状动脉树的情况,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冠脉造影的历史沿革

       心脏导管经历了至少四个世纪的演变。

       首先是1628年英国William Harvey (1578-1657)对血液循环进行了描述。(图片)

       William Harvey对循环的发现要追溯到他老师对他的影响,意大利帕多瓦大学(Padua University)著名的解剖学专家Fabricius先生,他对静脉瓣膜很有研究,William Harvey是他的一个学生。经过反复观察,William 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并撰写了文章。

       一个世纪后,Stephen Hales发现了动脉压力的测量。后来Christopher Wren 和Daniel Johann 接续了他的研究。1844年,法国生物学家Claude Bernard(下图)第一个尝试了给动物马颈动脉插管并在颈静脉重复了操作。

 

       诊断性导管检查起源于二十世纪。1929年Werner Forssmann第一个在人身上做了右心导导管,但是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研究,就被同事反对并认为他是异端。他的工作由美国的 André Cournand 和 Dickinson Richards继续完成(下图),1956年三位医生因为对血管和心脏系统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58年Mason Sones,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的一位儿科心脏病学家,发明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三、冠脉造影的优势有哪些?

       冠脉造影与当今的所有其他显像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造影发现的冠脉狭窄,可以立即经同一个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它的局限性就是只能显示冠脉的管腔,不能发现冠脉内膜表面情况、斑块组成、血管壁的情况、冠脉血流的情况,这些情况需要由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OCT),血管镜,冠脉压力和血流测定技术等来补充完成。尽管有这些局限性,冠脉造影仍然是临床上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的金标准。

四、冠脉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

       1、当冠心病的诊断基本确定,冠脉介入治疗前的检查,或需要在冠脉搭桥前了解冠脉情况。

       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强化药物治疗无效的;

       3、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前检查;

       4、未确诊的冠心病:

       反复胸痛,非侵入检查模棱两可,病人有无法解释的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意外复苏后;怀疑或确诊的变异型心绞痛;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疑似冠心病,在接受腹部、胸部、血管等大手术前检查;45岁以上的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前检查;先心病矫治前明确异常冠脉解剖等。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