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原来俗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临床上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病人的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NENs。近年来,随着对NENs研究的深入以及药物的良好效果,NENs的诊治规范也在根据各项研究结果的颁布,不断的更新。
既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胰腺外科医生在不断追求手术根治胰腺肿瘤的过程中,手术技术越发精湛,无论是全胰腺切除还是人工血管置换,都已是成熟的技术。胰腺外科的发展也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随着各种靶向药物的出现,在很多胰腺外科医生眼中的“小角色”p-NENs以从单一外科治疗走向多学科综合诊治。
p-NENs患者是否都要手术?对于偶然发现的<2cm的p-NENs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1)尽管肿瘤较小,其也有恶性潜能2)针对<2cm肿瘤的术前病理证实非常困难,可能出现误判3)胰腺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手术风险大大降低。然而,还有一分部学者认为1)肿瘤的复发转移更可能是p-NENs患者的生存短板2)胰腺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需要药物代偿,影响生活治疗3)<2cm的p-NENs更常在年老人群中检出,疾病可能相对稳定。他们并不认同<2cm肿瘤都需要手术。我们综合已有研究的证据认为:p-NENs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高,生存时间长,预后较好。在内科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的情况下,针对偶然发现的<2cm的肿瘤,要尽量通过穿刺明确肿瘤性质,手术并非必须,还要结合患者年龄、一般情况等作出综合考量。
类似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脏是p-NENs最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的部位。如果手术可达到几乎没有肿瘤残余(切除>90%的病灶),可考虑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或分期切除。目前认为,手术候选者需满足以下条件:1. G1/2的患者2. 无不可切除肝外病灶3. I、II型肝转移,可R0或R1切除,保留肝>30%。4. 无类癌性心脏病。此外,针对术前是否需要新辅助治疗,目前的证据显示术前PRRT以及免疫治疗可作为术前新辅助的候选方案。还有近期COOPERATE-2临床试验,EVE+PAS组患者的PR率明显高于EVE单药组(20.3%VS 6.2%),也提示了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潜在可能。在术中,结合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认可能够提高患者的中提生存。在这些可选的方式中,其中最主要的微波消融治疗被认为是比射频消融更有效,微波消融每次消融时间短,也可使瘤内温度更高。尽管有学者尝试最大10cm直径肿瘤的消融,但目前认为肿瘤直径<5cm,残余肿瘤个数较少(<5个)是消融的指征。最后,在术后的治疗中,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CapTem方案等,均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
由于p-NENs有效药物较多,治疗手段丰富,仅根据一张CT片判断手术与否已经早已过时。胰腺外科医生要做到不失位、不越位、积极摸索生物学规律才能在p-NENs这个胰腺肿瘤的“小角色”中扮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而p-NENs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已成为必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门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少见罕见肿瘤(如胃肠胰间质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等)专门设立了多学科会诊,其宗旨是为广大少见肿瘤患者排忧解难,确定合适规范的治疗方案。目前会诊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内镜科、介入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等诸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会诊每两周一次,每次会诊共讨论4-8个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