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经皮克氏针邻近掌骨支架式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发表于:2015年11月30日 访问人数:5699人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临床手外伤常见的一种骨折,可分为关节外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Bennett骨折)和完全关节内骨折(Rolando骨折)(1)。诊断及复位容易,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保持。处理不当易造成拇指对掌、外展功能受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应用经皮克氏针利用邻近的第二掌骨作为支架固定治疗16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12例,女4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5.2岁。关节外骨折横断4例,斜型8例;Bennett骨折3例,Rolando骨折1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拳击伤11例,摔伤4例,其它伤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半小时至10天不等。  

1.2 治疗方法:患者臂丛麻醉成功后平卧手术台上,患侧上肢外展至于可透视的小桌上,常规消毒铺单。助手握住患者碗部,术者左手握住患拇指远端,循序牵引,并逐步外层背伸拇指,同时右手拇指按压患者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处挠背恻,听到复位响声或感觉到复位移动,既复位,对粉碎性骨折需反复摇晃拇指,以求关节面平整。用直径1.52.0mm克氏针靠近骨折线处经皮横行穿过第一掌骨再穿过固定于第二掌骨。再用一枚直径1.52.0mm克氏针在第一掌骨的中下段平行第一枚克氏针穿过第一、第二掌骨。CX光机电透见骨折复位满意、克氏针位置良好后,折弯、剪短克氏针,钉尾留于皮外,酒精纱布覆盖包扎,手术后用薄层短臂石膏固定保护,使拇指于外展背伸位。术后抗感染、消肿治疗。手术后第2~3天摄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术后3周拆除外固定石膏托,进行拇指屈伸活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进行拇指对掌、外展、内收等活动。

2 结果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优:解剖复位,无短缩成角,拇指外展、对掌、内收功能正常;良:近似解剖复位,无短缩,成角<5°,拇指外展、对掌、内收轻度受限;可:对位稍差,轻度缩短成角,拇指伴有一定程度外展、对掌、内收活动障碍)。术后随访2~6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优13例,良2例,1例Rolando骨折疗效为可。

3 讨论

第一掌骨较其他掌骨粗面短,由于虎口张开及第一腕掌关节活动度大,第一掌骨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多发生在其基底部,骨折时近端受拇长肌牵拉,向挠背恻移位,远端受拇长屈肌,拇内收肌牵拉向掌尺恻移位,呈向背挠恻成角畸形,因此,骨折端由于肌腱牵拉,很难维持位置。目前治疗方法很多:①闭合复位外固定,如管型石膏、塑形铝板固定、桡侧夹板加弹力带固定等,因消肿、松动常发生骨折再移位,及过度压迫形成压疮。②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外固定,因骨折处固定不能限制第一掌骨的活动常使骨折再移位2;③开放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有费用贵、切口感染、骨折愈合慢、二次手术等弊端。有时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的骨折块小或粉碎钢板螺钉无法固定。

本方法利用邻近第二掌骨作为支架,将第一掌骨基底部的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后,将第一掌骨于外展背伸位(此位置骨折复位、稳定),用直径1.52.0mm克氏针靠近骨折线处经皮横行穿过第一掌骨再穿过固定于第二掌骨。再用一枚直径1.52.0mm克氏针在第一掌骨的中下段平行第一枚克氏针穿过第一、第二掌骨。2枚克氏针将第一、二掌骨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掌骨类似一个支架,将骨折固定不再容易移位,由于闭合复位不切开、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经皮固定骨折愈合后拔除,避免二次手术。本组病例结果表明本方法固定牢固、操作简单,避免手术切开复位的并发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  王满宜、曾丙芳主审。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0-51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