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部反应:最常见的是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不慎渗漏至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化学性损伤,表现为红肿/疼痛,严重时出现皮肤的破溃坏死。临床多用普鲁 卡因对渗漏区周围组织进行封闭,保持清洁,避免感染,皮肤未破溃者可用硫酸镁或如意金黄散等药物外敷。对于易出现皮肤严重损失的药物如长春瑞宾等药物,建议采用深静脉置管化疗予以预防。
(2)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最常见的消化道毒副反应,其中顺铂为最强的致吐药物,目前临床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已明显减少了急性恶性呕吐的发生率,对迟发的恶心呕吐可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治疗,同时病人可配合以可口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及油腻食物。其它如食欲减退、便秘、腹泻、口腔炎等多为一过性,经临床对症处理均可迅速恢复,提醒如上述症状较重时则要到医院就诊。
(3)骨髓抑制:为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对骨髓抑制点不同,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多发生于化疗后7~10天,绝大多数病人可平稳度过,当白细胞低于 2.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时,应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治疗和预防。对血小板的影响多发生在化疗后 14~21天,绝大多数病人可平稳度过,或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或白介素-11治疗、预防。贫血多在数个疗程治疗后发生,可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增加补 血的食物,必要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
(4)肾功能损伤: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一般与剂量有关。最常见是顺铂引起的肾小管损伤,临床常用一定液体量的水化及利尿可预防其肾功能损害。对既往有肾脏疾患的患者,治疗前要做肾功能的评价,必要时减低化疗药物的剂量。
(5)肝功能的损伤:化疗药物的肝损害可以预防,多为一过性的,常见于化疗后一周左右发生,临床常在化疗时应用一些保肝药物预防,一旦发生功能异常亦可静脉药物保肝治疗。对既往 有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要评价肝功能,乙肝病毒DNA量,决定是否需要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以减少肝功损害及急性肝坏死的发生。
(6)心脏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心脏损伤,其主要表现有各种心律失常、严重时出现心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紫杉类等药物,其心脏毒性表现不一,严重程度不一,多数经停止用药、对症治疗可以恢复。对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高龄患者用药前评价心功能情况。
(7)其它:有些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对某些特定脏器具有选择性的突出损害;环磷酰胺特别是异环磷酰胺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可用美斯纳预防);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长春新碱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泰素、泰索帝等的过敏反应及神经肌肉症状等。脱发为多数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总之,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多数可预防和/或治疗。对有心、肝、肾基础病变的患者治疗前要做充分的评价,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避免应用相应器官损伤明显的药物,或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