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病例为1360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6%。我国的情况呈现发病人群低龄化,发病人数迅猛增加。据统计,2002年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7%,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变成13%,发病率翻了近一番。与西方人相比,我国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青年人(<30岁)患者比例较高,约占15%。
早诊早治,重在筛查
早诊早治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和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而正是在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我国近30年的大规模人群肠癌筛查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大肠癌筛查技术方案。80年代末,运用该技术在浙江嘉善开展人群筛查试验,使筛查区结肠癌和直肠癌死亡率较对照区下降7.7%和、和31.7%。90年代中期,该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为大肠癌数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查方案。
国家卫计委《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结直肠癌高发地区,对目标人群采用问卷和检测大便潜血的方法筛选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结肠镜检查,以及对可疑病变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癌前病变及癌患者。
筛查对象与高危人群
筛查对象为40~74岁的居民。经过“结直肠癌风险评估问卷”的阳性判断标准为:符合以下任何1项或以上者,阳性者列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不良生活事件史须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筛查措施
1. 大便隐血检测
因为大肠癌早期很少有症状,间断便血可能是最先被患者注意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位置较高、出血量大,便血通常呈暗红色,容易肉眼观察;而大部分患者是少量出血,不易观察到便血或黑便,肉眼观察大便色泽外形无异常,但大便隐血检查能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诊断提示。当然,胃肠道的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小肠血管病,恶性肿瘤如胃癌,均可导致出血,而小量出血难以肉眼判断。简便价廉无创的大便隐血检查就可以发现是否有隐匿出血。
2.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可发现下段直肠肿瘤,未行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建议予直肠指检。直肠指检简单有效,医生用手指直接触诊下段直肠的肠壁,检查粘膜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肿块、同时可观察痔疮等肛周疾病。如指套上染有血液,提示肠出血,需行结肠镜检查。
3. 全结肠镜检查
全结肠镜是目前大肠癌筛查中诊断必需的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此法作为筛查的诊断手段。内镜技术的运用、检查者个人技能、检查时间等均可影响肿瘤的检出率。即使单独使用乙状结肠镜也可能降低人群大肠癌总体死亡率。因此,不具备全结肠镜检查条件的地区可考虑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电子结肠镜可清晰的直视检查肠道,对可以病灶,可采用放大、化学染色、电子染色观察,也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4. CT模拟全结肠镜
CT模拟全结肠镜是指在经过肠道清洁后,通过腹部高精度CT检查,将大肠数字三维模拟成像,从而诊断肠道肿瘤的方法。上述方法操作相对复杂、检查费用昂贵,同时存在假阳性、放射线危害等诸多问题,目前暂不建议应用于人群大肠癌筛査。
对于进展期结肠癌,CT检查有助了解癌肿浸润周围组织的程度,进行肿瘤的TNM分期,以便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案或放弃手术,也可判断肿瘤位置、大小,有无远处转移及术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