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同步电复律知多少?

发表于:2015年10月25日 访问人数:7258人

       电复律,也称电除颤,即用较强的脉冲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经胸壁或直接经过心脏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简单点说,就是通过使用电流刺激心脏,来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早在1774年,法国一名三岁的小女孩因不幸从楼上摔下从而引起心跳骤停,被诊断死亡后,经一名非医务人员电击其胸部后起死回生,这可以算是电复律的前生。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电复律技术现已比较成熟,按照有无触发装置可以分为非同步电复律和同步电复律,前者用于室颤患者的除颤,后者则是本篇内容所讲述的主角。

       “较强的脉冲电流”,“使用电流刺激心脏”等电复律的描述,似乎使该治疗方法显得相当危险和可怕。大多数患者,都比较关注两个问题:

       1.同步电复律它危险么?

       2.进行同步电复律会有多痛?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应先进一步了解下同步电复律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 同步电复律须先接通复律器电源,确保处于同步状态;
  • 选择QRS波直立R波振幅最大的导联;
  • 根据不同心律失常设定适当的能量水平,初次电击室上速或房扑可为50~150J,房颤与室速是100~200J;
  • 意识清楚的患者予静脉注射安定10~40mg,以5mg/min的速度推注;
  • 边推注边让患者报数,达到朦胧状态即可电复律;
  • 电击后立即观察是否恢复窦律,如未复律可再次电击。

       进行同步电复律治疗,到底痛不痛呢?又有多危险?

       首先,每个人对疼痛的阈值不一致,部分人对疼痛较敏感,对低强度的疼痛特别不耐受,这部分人不在讨论范围内。对一般人而言,电复律时的电流刺激时间较短,加上电复律时已进入浅睡眠状态,疼痛是可以忍受的。那到底危不危险呢,这要看我们对危险的定义,我们可以统一将其定义为“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电复律疗法同药物转复一样,存在出现并发症的可能。电复律并发症的出现,与操作方法、患者原有的心脏疾患及所用电能大小有关。据报道,电击能量为150J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大于300J时,并发症更可达30%。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 心律失常:①常见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交界区逸搏,多为暂时性,一般不需处理;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原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室传导系统有病变者,静脉滴注异丙肾或阿托品有助于提高心室律。

  • 心肌损伤:高能量电击后血清CK、LDH、AST升高,大多可在5~7天恢复正常。

  • 低血压:多发生于高能量电击后,可持续数小时,也可自行恢复;如血压下降明显可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静滴。

  • 皮肤灼伤:几乎所有患者在电复律后电极接触部位均有皮肤灼伤,可见局部红斑水疱,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 栓塞:心脏电复律后栓塞的发生率约为1.5%,多为心房栓子脱落所致;

  • 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由于电复律后左房机械性功能受到抑制,或受到肺栓塞的影响而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可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所以,只要进行电复律治疗之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评估工作,对于过去曾有反复栓塞史者,复律前坚持足够的抗凝治疗,同时尽量避免高能量电击,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

       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电复律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其中不乏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毕竟,人家有人家的好。

       同步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使用直流电直接或间接消除心脏异常节律,见效快,复律成功率高,对心房扑动患者更是最高可近达100%的成功率。其可分体外直流电复律和心内直流电复律,后者主要应用于电生理检查或导管消融过程中的房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的房颤,以及对胸壁阻力大,如肥胖和严重肺病的房颤患者进行复律,而体外直流电复律则主要用于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并作为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此外,同步电复律也常常用于药物复律失败的患者的治疗。

     “这种疗法又快又好,我想去电复律”

       以房颤复律为例,房颤复律可有自动转复、药物转复、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临床上需要医生结合房颤类型、患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基础状态、患者需求等信息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其中除射频消融手术外,多数房颤患者选择了药物复律。那么问题来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脏转复为窦性心律,为什么不选择转复成功率高的同步电复律呢?

       我们都知道,药物复律比电复律简便,对不需要紧急复律的患者,可以在门诊转复心律,而且全程无痛,相比较电复律更容易被接受,但同时其转复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也是事实。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也可能带来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甚至致命的并发症。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比较药物复律和电复律的安全性,两种治疗手段均存在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因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均需经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如何权衡两种疗法,除了考虑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仍需考虑一个问题:复发率。

       同步电复律对恢复心脏窦性节律有着很高的即刻成功率,但对于多数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成功复律后也有着很高的房颤复发率,而成功复律后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又是相当重要的,这使得同步电复律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障碍等,所以无论是药物复律或者电复律,为预防复发,仍需要积极听医生建议,规律服药,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那有没有一种更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疗法呢?

       答案是,有的!再次以房颤为例,房颤患者若能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并不能阻止房颤进程的发展。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凭借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正逐渐普及开来。当然,射频消融的手术复杂程度和对设备条件的要求较高。

---------------------------------------------------------------------

丁春华大夫已调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721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请挂: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心律失常门诊",因北京挂号不能显示专家姓名. 

网上挂号:http://www.bjguahao.gov.cn/dpt/appoint/132-200001327.htm 

微信挂号:搜索并关注“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公众微信号。 

地址:北京海淀区玉泉路15号,邮编 100049. 电话:010-59971314.
擅  长:
1.危重、疑难心脏病、心血管病诊治;2.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不齐、早搏、间歇、传导阻滞,包括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室速、房速、房扑、房颤、房早、室早、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晕厥(头晕、晕倒)的诊治;3.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

执业经历:
丁春华,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心脏中心归国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心律失常专业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心律》杂志编委,美国心律协会会员、美国华裔心脏协会会员、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会员、美国《循环》、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杂志审稿人。
中国临床心电学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等。


199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8年硕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导师黄德嘉、姜建教授,掌握心导管操作和心电生理研究技术。2004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导师黄体钢教授。
199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科工作,开展介入手术。
2000年: 赴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亚利桑那州心脏病医院学习电生理和心导管操作。
2005-2010: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脏科,任心脏电生理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1)在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方面,师从于UCSF心脏科主任兼电生理室主任 Jeffrey Olgin 教授和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创始人Melvin Scheinman 教授。
(2)在心律失常研究方面,建立心脏生理实验室,包括心脏电生理光学标测系统、膜片钳和微电极等记录系统,研究范围涉及心律失常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抗纤维化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干细胞治疗与心律失常、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有多篇文章和专著发表。
2010年: 回国创建并担任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心脏电生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
2016年: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心脏医学部主任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