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同型半胱氨酸与房颤

发表于:2015年10月25日 访问人数:6988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卒中的关系密切,使用叶酸有助于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带来的危害。但您有是否知道同型半胱氨酸与房颤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一、同型半胱氨酸简介

同型半胱氨酸(英文Homocysteine,缩写为Hcy),是人体内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在体内主要通过再甲基化、转硫作用两种途径进行代谢:第一,在蛋氨酸合成酶催化下,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Hcy被甲基化生成蛋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酶。第二,Hcy与丝氨酸结合的转硫化代谢。当上述代谢途径受阻时,Hcy在细胞内蓄积,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慢性病理损害。

遗传缺陷、营养因素、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蛋氨酸食物等)、药物(如一些降压、降脂药)和某些疾病因素等可以影响Hcy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cy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及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同型半胱氨酸与房颤

来自日本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循环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房颤相关,同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胶原蛋白升高和左房内径扩大相关,这些都是心房病理性重构伴随的表现。因此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一个风险因子。 检测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房颤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在正常对照组(9.6 ± 3.6 μmol/L)、阵发性房颤组(10.4 ± 3.6 μmol/L)和持续性房颤组(12.7 ± 4.3 μmol/L, P < 0.05)中不同,在持续性房颤中显著升高。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减低房颤电复律后窦律维持率

另一项来自Naji F,et al的研究也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房颤的关系,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一项预后因子。下图为不同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窦律维持的生存曲线。高同型半胱氨酸组的窦律维持率在随访时间内比低半胱氨酸组要差。

四、同型半胱氨酸促进房颤发生机制

尽管同型半胱氨酸如何导致房颤尚不十分明确。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激活不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从而调控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导致心房的结构和电重构。有研究已经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上调MMP2MMP9,这都是心房纤维化中重要的酶;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导致人类心房细胞钾电流的紊乱;此外,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强氧化应激;这些都是同型半胱氨酸导致心房重构引起房颤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

五、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参考值与风险

正常参考范围是成人515μmol/L。但是文献表明,当单纯Hcy升高,血浆>10μmol/L时,血管中风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倍,>15μmol / L时,中风危险增加4倍。 如果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一旦血浆Hcy10μmol/L时,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将显著增加可达11-30倍。这一阶段就应积极采取早期防治,同时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六、高同型半胱氨酸干预措施

已知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维生素和叶酸的代谢有关,当叶酸代谢异常或缺乏时可呈现高Hcy,高Hcy可通过炎症反应途径使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已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肾功能障碍可使血浆中Hcy增高。我国是高卒中发生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在逐年增加,我们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危险因素外,对高Hcy现象应重视及早检出和积极干预,有利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防治,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针对高Hcy血症所进行的治疗主要是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B6等。既往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的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和相关B族维生素没有能够减少总的心血管事件,但可能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高血压和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的研究提示联合依那普利(作为ACEI类药物,也具有抑制心房重构,减少房颤的作用)和小剂量叶酸(0.40.8mg/d)降低Hcy治疗安全有效,且在高Hcy血症者中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已发房颤患者或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但未发生房颤患者中重视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筛查和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如何认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值?

2.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

3.Shimano M, et al.Circulating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ace. 2008 Aug;10(8):961-6.

4.Naji F,et al. High homocysteine levels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cessful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Int Heart J. 2010 Jan;51(1):30-3.

5.Huo Y, et al. CSPPT Investigators. 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the 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 Apr 7;313(13):1325-35.

---------------------------------------------------------------------

丁春华大夫已调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721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请挂: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心律失常门诊",因北京挂号不能显示专家姓名. 

网上挂号:http://www.bjguahao.gov.cn/dpt/appoint/132-200001327.htm 

微信挂号:搜索并关注“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公众微信号。 

地址:北京海淀区玉泉路15号,邮编 100049. 电话:010-59971314.
擅  长:
1.危重、疑难心脏病、心血管病诊治;2.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不齐、早搏、间歇、传导阻滞,包括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室速、房速、房扑、房颤、房早、室早、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晕厥(头晕、晕倒)的诊治;3.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

执业经历:
丁春华,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心脏中心归国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心律失常专业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心律》杂志编委,美国心律协会会员、美国华裔心脏协会会员、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会员、美国《循环》、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杂志审稿人。
中国临床心电学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等。


199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8年硕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导师黄德嘉、姜建教授,掌握心导管操作和心电生理研究技术。2004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导师黄体钢教授。
199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科工作,开展介入手术。
2000年: 赴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亚利桑那州心脏病医院学习电生理和心导管操作。
2005-2010: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脏科,任心脏电生理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1)在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方面,师从于UCSF心脏科主任兼电生理室主任 Jeffrey Olgin 教授和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创始人Melvin Scheinman 教授。
(2)在心律失常研究方面,建立心脏生理实验室,包括心脏电生理光学标测系统、膜片钳和微电极等记录系统,研究范围涉及心律失常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抗纤维化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干细胞治疗与心律失常、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有多篇文章和专著发表。
2010年: 回国创建并担任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心脏电生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
2016年: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心脏医学部主任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