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儿

发表于:2015年09月22日 访问人数:7326人

一个高血压的患者来到医生面前经常会问以下几个问题:

       1. 我的高血压怎么来的?

       2. 我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3. 医生说我高血压,但我没有症状,能不能不吃药?

       4. 西药都有副作用,中药没有副作用,我吃中药可以吗?

       5. 我才开始血压高,就吃点便宜的吧。

       6. 我自己量血压很不准。

且听我一一道来:

1. 高血压的病因

       首先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有高血压,子女如果平时生活不健康,比如喜欢吸烟、酗酒、高糖高脂饮食、不注重体育运动、加上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及经常熬夜等,也很容易年纪轻轻就得高血压。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有高血压,最好要乖乖节制自己的生活,不要羡慕别人胡吃猛喝,血压照样正常。


2. 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没有发现其他导致血压高的疾病,而只用约10%的患者高血压可以找到原因,比如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狭窄导致的血压急剧波动的高血压、肾上腺肿瘤等导致部分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血压升高等等,这些叫“继发性高血压”,如果纠正了这些继发因素,血压可以恢复正常,以后可以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而找不到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必须口服降压药维持血压。

3. 关于高血压要不要服药的问题

       这个看情况,如果血压只是轻度升高,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初次发现血压升高,血压在150/100mmHg 以下,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观察1-3个月,如果血压能将至140/90mmHg以下,可以暂时不吃降压药物。但是如果血压高于150/100mmHg,或者已经出现了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必须马上开始口服降压药物。我经常跟病人讲控制血压的正常性,高血压和糖尿病不同,糖尿病的病人,血糖就算控制正常,很多并发症仍然在发生发展,而高血压,只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跟血压正常的人是一样的,而反过来,如果不控制血压,5-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和血管的并发症。

       记得有个病人,血压高达200/110mmHg,没有症状,医生告知患者要吃降压药,患者拒绝,说他认识的一个外科医生告诉他:没有症状,可以不吃药,你看,我血压高,我也不吃药,不也好好的吗?我们各种劝说无效,只好作罢。结果没过几天后患者又来找我,要我给他开降压药吃,他说他认识的那个外科医生自己血压高导致脑出血猝死了,他害怕了,所以要吃降压药。

4. “降压是硬道理”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把血压降到正常就成功了大半,不管是用中药还是西药。但是站在西医的角度,我推荐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降压药物,比如合并心脏肥厚和心功能衰竭的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加倍他受体阻滞剂,合并脑卒中的建议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以考虑使用利尿剂,合并蛋白尿的建议使用的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个体化方案很重要。

5. 从价格上考虑;目前市面上可分为三种:

      (1)价格低廉的国产短效药(一个月几块钱),如尼群地平、北京降压0号等;

      (2)价格中等(1天花费2元/片)的国产长效药,如压氏达、兰迪等;

      (3)价格昂贵(1天花费4元以上):进口或合资药:如代文、波依定等;

       我个人认为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当然贵有贵的理由。

6. 如何测量血压?目前有三种测量血压的方法:

      (1)诊所血压,也就是到医院,由医生给测量血压,这个血压容易受环境和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偏高,表现为“白大衣高血压”,顾名思义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血压就升高;

      (2)24小时动态血压,这个可以监测24小时血压波动的情况,可以发现夜间高血压和清晨高血压;

      (3)也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家庭自测血压,推荐全自动上臂式血压机。有人说我自己测血压不准,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家庭自测血压还是很准的。


       使用方法:安静,排空膀胱,休息5-10分钟,坐靠背椅子;至少测两次,有时需测多次,将2次最接近的数字平均(差值<8mmHg),如第一次150/90,第二次140/88,第三次138/86,将后2次平均,即为本次血压;上午,或下午,或晚上;高血压者,服药前或后。

       最后再强调:高血压,只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跟血压正常的人是一样的,而反过来,如果不控制血压,5-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和血管的并发症。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