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借着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夜遗尿高峰论坛”契机,记者拜访了三位儿科专家,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国际与国内合作处处长、副主任医师王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徐虹教授,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江帆副教授,与他们探讨遗尿症三管齐下的防治方法。
传统观念认为治病一定要用药。其实药治外围还有很多可以考虑。生活行为管理做得越好,用药的依从性也会提高。夜尿症的根本诱因是半夜不能醒。因此,家长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设置闹钟唤醒孩子,帮助他(她)按需排尿。此外,调整饮水习惯,睡前少喝液体。睡前过于兴奋,运动量过大,会增加膀胱过度活动,引发尿床。还有一个容易被轻视的便秘问题,新英格兰杂志曾发表遗尿症伴发的便秘,会造成假性的小膀胱,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后,生殖器外部需保持清洁。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对家长和孩子却有着很高的要求。
寻找正确的就诊之路
有些孩子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足,令晚上的尿量变大;个别患儿因夜间产生的尿与膀胱的容积不吻合,即膀胱不够大,产生的尿无法储存;如果父母小时候患过此症,则有可能遗传给孩子;也有些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无论在清醒还是睡眠状态,膀胱主动收缩,刺激排尿。许多儿科医院专门设置了“排尿异常门诊”,通过各科医生的会诊作出判断、对症下药。
在此有必要强调,社会上某些机构为吸引眼球,声称夜遗尿会影响智力甚至生育。事实上遗尿症只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行为及性格,与智力或生育毫不相干。好多患儿相当优秀,学习成绩很好。此外,一些家长误把中西医上的“肾”混淆,在寻医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其实该病大多诱发原因与肾无关。与任何疾病一样,早诊断早治疗有助治愈遗尿症,不要让它发展到定型再就诊。
被忽视的孩子会出现焦虑症状。反之,遗尿的孩子容易发生低自尊、自卑,易伴发焦虑。因而,实际治疗中医生会考虑到社会、经济、家庭(如家长依从性差,认识水平不够)和心理因素,积极引导孩子走出阴影。
“勿以善小而不为”,三位专家呼吁,即使社会上很多人不把遗尿症当回事,但依然有众多的医生热心于这份事业,努力为患儿解除病痛,造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