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那么,什么是过敏反应呢?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有些人接触到过敏源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常见的有2000-3000种,医学文献记载接近2万种。它们通过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触等方式使机体产生过敏现象。常见的过敏原如下:
(1)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2)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3)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4)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5)自身组织抗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成为过敏原。
众所周知,吸烟、喝酒、滥用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很大。而孕妇食用过敏食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孕妇食用过敏食物不仅能流产、早产、导致胎儿畸形,还可致婴儿多种疾病。据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约有50%的食物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只不过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过敏体质的孕妇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这些过敏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可从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妨碍胎儿的生长发育,或直接损害某些器官,如肺、支气管等,从而导致胎儿畸形或罹患疾病。
在怀孕后 3 个月,母亲的胎盘屏障保护功能降低,使过敏原更容易通过,而胎儿免疫系统刚开始发育,因此,如果尽可能保护胎儿避免过敏原,就有可能推迟婴儿出现可能的过敏症状。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确凿地证实孕期的预防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婴儿,但是,孕妇还是需要保持预防的态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有过敏体质的孕妇会对某些食物过敏,这些过敏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妨碍胎儿的生长发育,或直接损害某些器官,如肺、支气管等,从而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畸形或格患疾病。孕妇可从下面5个方面来预防:
(1)以往吃某些食物发生过敏反应现象,在怀孕期间应注意禁止食用。
(2)不要食用过去从未吃过的食物或霉变食物。
(3)在食用某些食物后如发生全身发痒、出荨麻疹或心慌、气喘,或腹痛、腹泻等现象时,应考虑到食物过敏,立即停止食用这些食物。
(4)不吃或慎吃过敏的食物,如海产鱼、虾、蟹、贝壳类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海产食物可先少量吃,看是否有过敏反应再决定以后是否食用。
(5)食用异性蛋白类食物,如动物肉、肝、肾,蛋类,奶类,鱼类应烧熟煮透,以减少过敏。
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吃花生和花生制品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降低胎儿患过敏症的风险。由于酒会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脑部发育,而且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因而,所有酒都应列入禁食清单,另外,饮茶过多,会使婴儿瘦小体弱,最好也不要喝茶。
一般来说,孕妇应该尽量避免用药或补充某些物质,除非已经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样做对胎儿的利大于弊。孕妇在用药或补充某些物质之前都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来源,但是它在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方面还是个未知数。母亲有过敏疾病是婴儿湿疹的明显风险因素。最受益于母亲服用益生菌的婴儿是那些脐血IgE(一种免疫球蛋白)浓度高的婴儿。所以,在母亲孕期与哺乳期给予益生菌是增强母乳免疫保护作用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在出生头两年可以有效预防婴儿湿疹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强烈的遗传因素,尤其是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对婴儿的影响更大。但是,基因因素并不能够解释最近发达国家过敏疾病的上升。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预防这一疾病。在所有以前研究过的预防方法中,只有母乳喂养仍然被推荐为是有益的。
母乳除了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佳营养,还在婴儿自身免疫防御机制不完善的关键生命阶段提供免疫保护。转换生长因子-β(TGF- β)被认为是促进IgA(一种免疫球蛋白)和口服免疫耐受产生的关键免疫调节因子。刚出生时,婴儿肠道自身产生的TGF- β很少,这时母乳是一个重要来源。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纯粹母乳喂养中,母亲初乳中TGF- β的浓度与婴儿产生抗食物过敏和预防过敏疾病的特异性IgA抗体呈正相关。而关于母乳预防性作用的矛盾数据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中母乳组成成分不同造成的。
益生菌是对健康有益的活的可食性微生物。已发现它们可以控制炎症反应,减轻与湿疹和食物过敏有关的症状,原因之一是它们可以促进TGF- β的产生。我们于是研究了是否可以通过给予有或无过敏疾病的怀孕和哺乳母亲益生菌来强化母乳的免疫保护作用。
首先,患有过敏疾病的婴儿可能在抑制过敏原的机制上有缺陷,而益生菌可能改善这些免疫调节机制。服用益生菌无效的过敏婴儿可能对益生菌或TGF-β提供的免疫调节无应答。
第二,对孕期和哺乳期的母亲给予益生菌是提高母乳免疫保护作用和预防婴儿过敏的安全有效的方式。有高脐血IgE浓度的婴儿最得益于母亲服用益生菌。
所以,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观念是:如果是过敏高危险群母亲,应从怀孕的第7周开始避免接触环境(包括空气及食物)中的重要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的刺激因素,而且婴儿出生后还应注意控制环境,则将来发生过敏疾病的概率会显著降低,或比较晚发病,或发病的症状比较轻微。适当的补充益生菌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