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前者原因未明,后者常继发于某种疾病(最常见于肾脏和内分泌疾病)。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一去医院只盯着心内科看病,觉得高血压和肾脏病是扯不上关系的。其实高血压和肾脏脏病关系密切,还常常“形影不离”呢。那么,肾脏病和高血压是怎么扯在一起的呢?
众所周知,肾脏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废物,而尿液是由肾脏内的血液通过压力滤过的。因此,肾脏是身体内血压最高的部位,也是血压高的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脏器。如果将心血管当成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那么肾脏则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可以看做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长期处于高血压的大环境下,肾脏这个小环境就会缓慢改变。一旦出现肾脏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就会受损。
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称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目前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高血压肾病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不适,只有通过一系列特殊检查才能诊断,因而早期多被忽视而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另外,血压高时,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仅代表肾脏的病变,同时还代表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的损害,对心脏病和卒中等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反过来,当肾脏或肾脏血管有病变时,肾素的分泌量就会骤增,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小动脉阻力增加,高血压也就接踵而至。临床上将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年高血压病人的5%-10%。其中,由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而由其他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则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血压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病理变化相关。患急性肾炎时,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2-3周),血压可恢复正常。患慢性肾炎时,血压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恢复。临床上,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等病变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引起的肾性高血压相对少见。
因此当临床上面对一个高血压合并肾脏病的患者时,应首先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
前者起病年龄多较轻,后者起病年龄通常较大,多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前者在有高血压的同时或之前就有尿液的异常;后者则先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蛋白尿前者较严重,尤其是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常大于1.5g/24h;后者蛋白尿常较轻,小于1.5g/24h。
前者肾功能损害出现的较早,尤以肾小球功能损害明显,后者肾功能损害出现的较晚。
前者常伴有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而后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常较轻。
眼底改变亦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重度高血压往往有眼底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
可见,肾脏和血压之间是有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的,无论哪一方面出现异常都必须加以重视。一旦出现高血压应及早治疗,若高血压未能很好的控制,会促进肾小球硬化,发生严重的肾功能不全。不管是“高血压肾病”还是“肾性高血压”,对血压的控制都有特殊要求(蛋白尿>1g/24h者,血压靶目标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蛋白尿<1g/24h者,血压靶目标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患者必须选用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断剂ARB)。如遇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酌情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