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帕金森病7年多家医院就诊数次调药病情仍在不断加重

发表于:2015年04月01日 访问人数:5379人

帕金森病7年多家医院就诊 数次调药病情还在继续加重 

王先生今年44岁,患帕金森病7年,刚开始发病是右手不自主震颤,未给予重视。1年后右手震颤加重,写字小,在西京医院就诊,检查头颅核磁未见明确异常,考虑为“书写痉挛”,服药治疗,症状无改善。 

后来在西安另一家医院治疗,考虑为“帕金森病”,建议住院治疗,王先生没有住院。又一年过去,右上肢震颤较前加重,再换了家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金刚烷胺、安坦治疗后,症状缓解。

后来王先生还去过北京某医院就诊,亦诊断为“帕金森病”建议手术治疗,王先生再三考虑,没有接受。3年前王先生右手震颤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僵硬,前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王学廉教授为其诊治,以“帕金森病”给予药物调整,加服泰舒达后症状缓解明显。 

1年前症状累及右下肢及左侧肢体,在外院就诊,调整药物后效果较好,王先生基本能正常工作。近2月来王先生症状明显加重,四肢僵硬、行走困难、翻身困难,药物疗效差,在外院调整药物,停用泰舒达,加用森福罗,治疗仍无明显改善。

病情不断加重药物疗效差 脑起搏器治疗效果如何?

为求进一步治疗,王先生再次就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为其诊治,详细了解了王先生的治疗情况后表示,王先生年纪尚轻,还有工作,而帕金森病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病情发展会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药物疗效下降,建议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王先生表示听说过手术治疗,但不是很了解。王学廉教授表示,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常用的外科手术为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手术分为两步,大脑特定部位放置刺激电极,根据症状可植入单侧或双侧,胸部放置神经刺激器(电池),用连接导线链接起来。 

脑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手术后,用程控仪对准神经刺激器,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机调节设置适当的参数值,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至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症状的目的。 

脑起搏器的手术治疗让震颤消失、僵硬缓解 帕金森病患者重回工作岗位 

王先生经过认真考虑,并与家人商议后,决定住院接受脑起搏器的治疗。住院之后,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王学廉教授为其顺利实施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后经过积极治疗,王先生病情稳定,身体和精神康复好。 

脑起搏器开机调控后,王先生的双侧肢体震颤消失,僵硬缓解,走路恢复正常。看到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王先生非常高兴,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正常上班与生活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