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保留胆囊的手术可以治疗部分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

发表于:2014年12月01日 访问人数:6066人

       目前确实有一种即能保留胆囊又能去除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方法。我们取名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取石或息肉摘除术”。虽然此方法并没有完全得到医学界的普遍公认,但不可否认:它仍然可以治疗部分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今天我重新整理有关方面的知识,便于博友查阅和理解。

胆囊结石

       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囊结石。在中年妇女中,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15%。在西方国家及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院中,因胆石症住院手术的病人已经超过阑尾炎,成为名副其实的外科第一疾病。胆囊结石经B超就可以确诊,其诊断率是100%,而且它还是一种简单、经济、无创伤的方法,百姓乐于接受它,所以B超被大量用于常规体检,故知道自己患有胆囊结石的人是很多的。

       胆囊结石的危害:绝大多数有胆囊结石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我们称其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只有当出现胆囊的急性炎症时才会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右肩背部疼痛(急性胆囊炎),如果除上述症状主,还伴有寒颤发烧甚至黄疸时(我们称其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果还伴有血淀粉酶升高和胰腺水种时就演变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病人的这种特点导致医院接收的几乎全部是急性发作的病人,尤其是一些老年病人,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我国胆囊癌的高发年龄在50-70岁,以60岁最多,男女比例为1:3,约6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囊结石,手术切除中晚期病人效果极差,主要因为早期诊断率低(术前能作出诊断的不足30%),其原因有:1       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而这一部分病人中反复多年腹痛未引起重视。2  胆囊结石病人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病史长,年龄大者应定期检查。因此,我们要重视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总的来说胆囊结石的治疗应该是以手术为主。任何药物或保守治疗都不能去除结石病灶。手术的的方法有两种,1 切除 胆囊:胆囊不在了,胆囊内的结石也就一并去除了。2 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力争取净胆囊内结石(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取石术),但是因为结石的成因没有得到控制,结石还是可以复发的。因此在医学上还是有争争议的。但我认为如果取净结石后5-10年才复发,应该还是可行的,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利大于弊的。

       切除胆囊对人体有害吗?胆囊是人体储存、浓缩、排出胆汁的器官和具备有分泌功能。切除胆囊后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影响:1脂肪泻。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因没有高浓度胆汁会造成短时间的消化不良,出现腹泻。患者注意规律饮食就能避免了。2右上腹疼痛,原因不明。有的病人切除胆囊后还觉得有右上腹疼痛的感觉,但通过检查无明显疾病存在,这是因为器官去除后,但支配器官的神经仍然存在,或者因为手术后粘连而造成的牵拉,这些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被列为结肠癌的高发人群。但目前没有大量病例证实。而临床上在患有结肠癌的病人中做过胆囊切除的比例非常低。胆囊切除有100多年历史了,临床证实:各国大批胆囊切除的病人在他余生中并未出现因切除胆囊后造成致命的后果,生活质量也未因切除胆囊而下降。所以事实证明胆事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害处。病人不要有过多的顾虑。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给予区别对待。有助于病人及非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1/2,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所以医生又称它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c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2/5,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手术切除胆囊或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以上三类病变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正常人群中有5%的PLG检出。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够查出胆囊息肉,临床统计资料又表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都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只有10%左右的息肉可以肯定转为癌。另有约40%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如:胆囊腺瘤、腺肌瘤、腺肌增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但国内在1620例有病理证实的有胆囊息肉病例中有9%的是胆囊息肉状癌,而迄今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些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总之,医生认为:胆囊息肉病变仍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1单发息肉;2大于10mm;3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4病变有增大者;5合并有胆囊结石者;6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除胆囊,包括开腹切除及腹腔镜切除;二是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病人可根据上述文章及当地医生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