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专家视点:难治性强迫障碍的治疗策略

发表于:2014年11月11日 访问人数:6246人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强迫障碍(OCD)的终生患病率为1-3%。该病具有致残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及工作学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OCD的一线治疗手段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然而,上述疗法的效应值并不可观:前者为0.37-1.09,后者为0.99-1.13。

       很多OCD患者对初始SSRI治疗应答不足。作为一般的原则:

△治疗应答: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明显改善”或“非常明显改善”和/或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减分率≥35%;

△部分应答:Y-BOCS减分率介于25%和35%之间;

△治疗抵抗(treatment resistance):尝试使用一种SSRI治疗,无应答;

△难治(treatment refractory):对至少2种SSRI治疗无应答或应答微弱。

       临床工作中强烈推荐使用Y-BOCS。该量表可定义症状应答的百分比,使其成为维持治疗的高质量指标。遭遇治疗无应答的情况时,医师可换用另一种一线治疗,但部分应答则更加复杂,涉及针对疾病分期、分级的定性分析,也包括难治性OCD的常见共病。

药物治疗

       一旦确定患者对治疗存在抵抗,下一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即为抗精神病药增效治疗。遗憾的是,此举仅能使三分之一的患者产生显著应答。不过,对于共病抽动及既往SSRI最高量单药治疗超过12周的患者而言,以抗精神病药作为增效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在近期的一项针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增效治疗OCD的meta分析中,利培酮在主要转归指标方面优于安慰剂(OR =0.17;95% CI,0.04 - 0.66),在减轻焦虑及抑郁症状方面同样如此(标准均数差[SMD] 7.60;95% CI, 12.37 - 2.83);而在另一项针对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及氟哌啶醇的meta分析中,仅利培酮的效能优于安慰剂。

       其他治疗策略包括沿用选定的SSRI,治疗周期延长至3-6个月;将剂量滴定至可耐受的最高剂量;换用另一种一线治疗药物;使用另一类药物增强SSRIs的疗效。

       针对SSRIs治疗OCD的meta分析显示,与中低剂量相比,高剂量(推荐剂量高限)治疗OCD更为有效。然而,此时的耐受性即成为重要议题,因此应谨慎应用。2011年,FDA就西酞普兰提出了安全警告,因该药在高剂量时可升高心律不齐的风险。

       Steve,32岁,罹患强迫症洗涤亚型7年,治疗效果欠佳。他已经使用过FDA所批准的所有SSRIs,剂量很大,同时联用利培酮1mg,但症状改善微乎其微,Y-BOCS得分为34分,每天有共计6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洗浴。

       Steve自己解释道:“当我开始洗时,我就已经缴枪投降了。出于对对称性的特殊需要,什么事情都不能不做;从脚到身体的其他部分,我都必须对称地进行。”当被问及是否存在对清洗身体的渴求时,他表示:“可以这样说。而且即使在洗浴的时候,我也处于麻木或白日梦的状态。”

       Steve所表现出的饮酒样体验提示,μ-阿片受体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或许是其症状恶化期间的治疗选择。然而,这些治疗手段的效能尚需进一步确认。

给药方式

       对于OCD患者而言,静脉给药的效果可能优于口服给药。一项研究中,针对口服至少两种SSRIs无应答的受试者,静脉给予西酞普兰的应答率为59%。另一项双盲对照研究比较了氯米帕明静脉及口服给药治疗OCD的疗效,其后为12周的开放标签口服氯米帕明治疗。结果显示,与口服相比,静脉给药虽未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更快或更显著的Y-BOCS减分,然而,给药方式本身可能带来较口服更早的症状改善及更好的疗效,针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高于预期(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6 Feb;26(1):79-83.)。

CBT

       药物治疗联合CBT的疗效相对较好,这一治疗方式通常也为患者所喜好。研究显示,对于足量SSRI治疗后仍存在症状的患者而言,CBT可显著减少OCD症状。然而,针对这一课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CBT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模型而言,患者的家人也是组成部分之一。一种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患者的家人无意中对患者OCD症状的维持起到了辅助作用。医师需要检视患者与其家人的互动关系,并评估是否存在这种明显或隐蔽的助力;若存在,其程度如何。然后,给予家庭成员明确的指导,告知其应采取何种行为。除了患者本人之外,家人也应处于密切随访中,以确保其按照CBT指令行事。

新型疗法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的强迫症治疗指南推荐:换用另一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或另一种SSRI;使用氯米帕明增效治疗;使用其他种类的药物增效治疗,包括肌醇、吲哚洛尔、硫酸吗啡或右旋苯丙胺。来自一项国际横断面研究的结果显示,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OCD的治疗与循证学指南大体一致。

       除了指南及FDA所批准的治疗手段外,目前有大量针对难治性OCD治疗的个案报告,应答率在50%左右。当然,50%对右旋苯丙胺应答的患者和50%对昂丹司琼应答的患者并不是同一批人。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能够“翻译”症状,理解起作用的功能紊乱的回路,以确定对每一位患者最为适宜的治疗手段。

       若序贯治疗再次失败,可以尝试联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之外的药物。近期有研究显示,谷氨酸能异常与OCD的病理生理学进程相关,而一些开放标签及RCTs已经对谷氨酸能药物进行了探讨。开放标签试验中,利鲁唑被证明有效;RCT同样证明了美金刚和N-乙酰半胱氨酸的效能。开放标签试验支持使用托吡酯,但来自RCT的证据仍莫衷一是。

       经颅磁刺激(TMS)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该疗法以特定神经回路为靶点,而这些回路可能参与了OCD的病理生理进程。目前,已有足够证据支持TMS治疗强迫症的效能及安全性,TMS也有望成为SSRIs及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的增效治疗手段。

共病

       在难治性OCD的治疗过程中,评估共病必不可少。共病可能是导致任何负性预后的原因。事实上,它们是OCD患者治疗转归及生活质量较差的预测因素。OCD患者的终生共病率为78%-91%,现患共病率为42%-55%,其中焦虑及心境障碍最为常见。

       其他常见共病包括抽动障碍(12.5%)、躯体变形障碍(8.71%)、自伤行为(7.43%)、MDD(15%)、社交恐怖症(14%)、广泛性焦虑障碍(13%)及心境恶劣(13%)。一旦存在,治疗应首先针对这些共病而非OCD本身;治疗应以针对共病的药物起始,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抗强迫药物。

总结

       尽管临床描述差别不大,但与先前的DSM版本相比,DSM-5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奖赏系统及眶额皮质-背侧纹状体的功能紊乱。这也为OCD提供了与物质使用障碍高度一致的特质,后者与腹侧纹状体的功能紊乱相关。这些新的声音或有助于研究者及临床医师设计新的治疗方案,确立针对难治性OCD的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靶点。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