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一胄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病的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冷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一. 消化性溃疡病的疼痛特点
1.长期性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愈合后又容易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慢性过程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病史可达几年或十几年。
2.周期性 上腹部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与缓解期相互交替。尤其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缓解期长短不一,短的几周成几月,长的可几年。全年都可发作,多发生在秋冬和冬春之季节。
3.节律性 溃疡疼痛与 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重复出现上述节律。
二. 消化性溃疡病的疼痛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脐上方,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三. 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大多是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还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 嗳气、恶心、 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病情严重还有可能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甚至癌变。
有些患者经积极治疗,溃疡已经愈合,但经常喝酒、喝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饮品,造成溃疡复发。
四. 消化性溃疡病的预防措施
1.在生活方面: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都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在饮食方面:
(1)要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2)要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3)在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日3餐;
(4)饮食要注意营养,吃软食;
(5)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
(6)戒烟酒,避免吃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胡椒、咖喱和芥末、酸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
(7)饮食不要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8)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使用镇静药,比如安定剂;
(9)停用诱发或引起溃疡病加重或并发出血的有关药物,包括:①水杨酸盐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利血平等。如果因风湿病或类风湿病必须用上述药物,应当尽量采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同时进行充分的抗酸治疗和加强胃粘膜保护剂。
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抗酸药缓解,常提示有后壁慢性穿孔,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痛迅速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恶心、呕吐,粪便呈黑色,突发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这时候不要慌张,应该立即通知同学、老师、亲属,拨打电话120,在同学、老师、亲属的陪同下及时到医保定点医院急诊消化科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
健康教育科:是通过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促进人们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